在韓國總統樸槿惠執政的三年中,總理及總理候選人走馬燈似的換了5人。上一任總理李完九因涉嫌貪腐丑聞于4月27日辭職,5月21日,韓國青瓦臺宣布提名現任法務部長官黃教安為新總理候選人。
據統計,從1988年韓國總統直選起至今的27年間,韓國共經歷了33任總理,平均每人任期不到一年。進入21世紀以來,韓國4位總統治下已有9位總理辭職,韓國總理及總理候選人“下臺”的原因涉及方方面面。
被提名者“命途多舛”
根據韓國憲法規定,總理是僅次于總統的“二號人物”,但卻沒有人事權和預算權。“韓國總理并不負責很重要的部門,國家實質性權力由韓國總統行使,總理僅起到輔佐作用,但一旦成為總理或總理候選人,無論是工作還是家庭生活,方方面面都將處于公眾的嚴密監督之下,可以說韓國社會要求總理是個‘完人’。”遼寧省社會科學院朝韓研究中心主任呂超告訴南方日報記者。
樸槿惠任職以來不斷發生“總理難產”風波,不僅因為韓國國民監督很嚴厲,還在于韓國國內政治生態的惡化。從安大熙到文昌克,總理候選人獲得提名后不斷被挖出負面新聞,其中不乏反對黨的幕后操縱。
2014年3月16日,韓國最大在野黨民主黨和由無黨派國會議員安哲秀率領的創黨準備委員會“新政治聯合”聯合成立新黨派“新政治民主聯合”,并就在2017年大選中戰勝目前執政的新世界黨達成一致。自此,韓國執政黨新世界黨與在野黨民主黨、安哲秀“新政治聯合”之間的三者競爭格局變為新國家黨與在野黨聯合體之間兩者的競爭。
樸槿惠提名現任法務部長官黃教安為新總理候選人,韓國朝野對此事做出了不同的反應。
韓國執政黨新世界黨認為,黃教安被指定為總理候選人是樸槿惠為了維護《憲法》、樹立法律秩序進行的人事調動。新世界黨發言人金榮宇表示,黃教安清廉守信,有自己的信念,有很高的威望。具有豐富行政經驗的黃教安是總理的適當人選。
而韓國最大在野黨“新政治民主聯合”則認為,黃教安曾阻礙國家情報院涉嫌介入大選事件的調查工作,導致民主主義后退。該黨將在聽證會上對黃教安進行徹底問詢。
“韓國執政黨在政壇并不占絕對優勢地位,而在野黨勢力不容小覷,在雙方斗爭過程中,作為政府‘二號人物’的總理極容易淪為‘靶子’,比如‘歲月’號沉船事件,時任總理鄭烘原負疚辭職,以平息民眾對政府的不滿。在野黨一旦執政,也逃不出這種命運。”呂超說。
根除腐敗非一朝一夕
韓國社會“金錢至上”的理念比較嚴重,有時候貪腐未必是政治家本人的行為,但只要與其有關系或者是家人行為,該政治人物也會受到牽連。
為整治腐敗,韓國今年3月通過了“史上最嚴厲”的《金英蘭法》反貪法案。該法案定于明年9月起施行,直接適用對象達300萬人,預計法案實施后,韓國政界、財界、新聞界、教育界等的貪污腐敗現象有望大幅減少。
“樸槿惠是個很精明也很能干的政治家,她痛下決心改變韓國長期存在的弊病,從她制定的一系列法令和公開場合的表態來看,給人一定希望。然而韓國社會積弊太深,想通過某個法令或機制迅速根除貪腐現象的可能性很小,這和哪個黨派上臺執政關系不大,也并非一兩個政治家一朝一夕能改變。”呂超表示。(南方日報駐京記者楊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