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拉美首訪收官 中拉經貿合作將走進新紀元
2015-05-26 19:30:21?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張海燕 李艷 |
分享到:
|
中新社北京5月26日電 (記者 李曉喻)中國總理李克強對拉美四國的首次訪問進入尾聲。分析人士認為,產能和基礎設施、貿易、金融領域的一連串大單,將推動中拉經貿合作走進新紀元。 產能和基礎設施領域合作是李克強此行貫穿始終的主線,成果也最為突出。 所謂產能合作,實質上是產業和投資的合作,即一國引進別國有競爭力的裝備和基礎設施建設所需的建材生產線、技術和管理經驗。 從連接太平洋與大西洋的“兩洋鐵路”啟動可行性基礎研究,到明確同智利開展“兩洋隧道”項目合作,再到世界第三大水電項目——巴西美麗山水電站特高壓輸電項目,一系列“明星工程”獲重大進展,成為中拉產能合作濃墨重彩的一筆。 作為中國裝備的“超級推銷員”,李克強還首次提出了中拉產能合作“3×3”模式,即契合拉美國家需求,共同建設物流、電力、信息三大通道,實現企業、社會、政府三者良性互動,拓展基金、信貸、保險三條融資渠道。 中拉產能合作之所以一拍即合,緣于“恰逢其時”。在經濟增速放緩背景下,中國需要推動產能和裝備“出海”,幫企業開辟國際市場,消化國內過剩產能。而對拉美國家而言,欲穩定經濟增長急需建立完整的工業體系,減少對大宗商品出口的依賴。 “當前經濟形勢下,中國向拉美出口廉價工業品,進口初級產品的模式已經不可持續,需要找到新模式”,在中國社科院拉美研究所研究員徐世澄看來,產能合作正是中國與拉美新合作模式的體現,也是打造中拉合作升級版的要義。 他指出,借助中國輸出的優質產能,拉美可生產并出口更多高附加值的優質產品,提高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中國也可借此實現外貿的“優進優出”。以產能合作為抓手,中拉貿易和投資結構都將得到改善。有鑒于此,“‘3×3’不僅是產能合作模式,實質上也是整個中拉經貿合作的新模式,是中拉合作轉型升級的方法”。 中國拉丁美洲學會副會長江時學對中新社記者表示,雙方加強產能合作既有利于打造更多中國制造的“金名片”,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也有利于提高拉美工業化水平,擴大就業。 李克強此行還深化了與拉美國家的貿易合作。中巴簽署了35項總計約270億美元的合作協議,涉及汽車、飛機等多個領域。在智利,雙方同意推進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升級。中方并表示,愿同更多拉美國家簽署自貿協定,推進貿易自由化便利化。 在曾經高歌猛進的中拉貿易增長明顯放緩之際,此舉有助于釋放中拉貿易潛力,并為產能深度合作注入新動力。 作為產能和貿易合作深入推進的保障,金融領域也是此次出訪成果的一大亮點。除將設立300億美元中拉產能合作專項基金外,中方還表示愿與拉美國家擴大貨幣互換和本幣結算等合作,同意給予智利500億元人民幣合格境外投資者(RQFII)額度。 實際上,金融合作對中拉雙方的重要性已經凸顯。中國央行此前已分別與阿根廷和巴西央行簽署雙邊本幣互換協議。考慮到本幣結算有利于規避匯率風險,中國對拉美的貿易和投融資合作將有望得到躍升。 值得注意的是,李克強此行還促成智利、秘魯為中國公民赴該國旅游、經商提供簽證便利。 “要搞好經貿合作,首先要打通民心”,徐世澄表示,擴大人文交流將為提升中拉經貿合作乃至交往水平鋪平道路。 徐世澄指出,雖然李克強此行只訪問了四個國家,但實際上很多合作內容都適用于中拉整體,“預計此次訪問之后,中拉經貿合作將走向一個新模式”。(完) |
相關閱讀:
- [ 05-26]外媒關注李克強拉美行 貿易投資互利互惠
- [ 05-26]習近平就河南魯山縣特大火災事故作出重要指示 李克強作出批示
- [ 05-26]李克強訪問智利 為兩國經貿合作"錦上添花"
- [ 05-26]李克強同智利總統會談 就務實合作升級版提六點建議
- [ 05-26]李克強向奧希金斯紀念碑敬獻花圈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