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了手機的學生們都盯著手機玩游戲、看視頻 2015年5月25日,第二屆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組委會工作人員和新華社、央視網、北京衛視等重點媒體一起走進北京第五十四中學,通過模擬生活中的短信詐騙活動“突襲”了毫無準備的學生,了解了當今中學生對網絡安全知識的了解程度和對相關騙術最真實的反應。之后,全體探訪成員觀摩了該校的網絡安全課程。 當天下午,北京第五十四中學初二(三)班的學生完成日常課程后,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帶到了錄像教室。根據該校的規定,學生在早上上課前需要將手機上交給班主任保管,并在放學時領回。為了配合活動,班主任在學生們進入教室前已經提前發回了手機,全班29名學生中,有15名將手機帶到了學校。 從閉路電視中記者們看到,同學們使用的都是較為先進的、支持4G的智能手機,在課室中等待時,拿著手機的學生們都盯著手機看視頻、玩游戲,并與附近的同學分享網上的內容。工作人員在老師的同意和幫助下,隨機向4名同學發送了內容為網頁鏈接的短信。 之后,老師與媒體人員一起走進教室訪問了在座的學生。多數學生都表示,會打開短信中的鏈接,即便短信來自陌生號碼,或者短信內容語焉不詳,他們仍然會“出于好奇心,打開看看”。對于如何應對安全隱患,學生們的普遍回答是“如果中了毒,再裝殺毒軟件殺毒。”
北京市第五十四中學黨委書記歐陽偉接受記者采訪 學生對于網絡安全隱患并非完全沒有意識或經驗。北京第五十四中學黨委書記歐陽偉表示,他在多年的工作中多次遇到過學生因為玩網絡游戲結識網友,受到網友欺騙;或是在網絡交往中不經意透露了自己家中的信息,導致家長受騙。他補充道,在校期間由班主任代管學生手機非常必要;加強學生的網絡安全意識和知識不僅是加強對學生個人的保護,也是對整個家庭的保護。
北京市第五十四中學學生家長蔣林林接受記者采訪 受訪家長蔣女士的女兒就讀于北京第五十四中學初二三班)就遭遇過QQ被盜,盜取者試圖利用QQ以“報名出國交流項目”的名義向蔣林林騙1萬元。正是因為了解女兒學校代管手機的制度,蔣女士識破了騙術,并通過給班主任致電證實。為此,蔣女士與女兒專門制定了與金錢有關的網絡交流暗號。
北京市第五十四中學信息老師劉思學接受記者采訪 該校信息老師劉思學表示:“約50%的學生都反映過QQ被盜的事情。”在之后的網絡安全課上,劉思學通過現場游戲,讓學生們體驗了黑客如何在不知不覺中盜取用戶信息及密碼。有意思的是,學生、尤其是男生,常常會在計算機課初期向老師下戰書——“老師我要破解你的密碼”、“老師我要當黑客”。顯然,黑客已經成了這一代青少年眼中最神通廣大的英雄。 劉思學通常會鼓勵學生們通過努力成為電腦高手,他說:“我在課上都會教育學生哪些網絡行為是不對的,比如破解別人的用戶名和密碼、窺探他人隱私。但與其一味告誡學生,不如鼓勵他們學習,畢竟,成為黑客需要一番艱苦的努力。” 他的一個學生就憑著自己的興趣和努力,在高中時期開發出了安卓應用,并獲得了相關獎項。而在學習中樹立了正確認識的學生,即便具備了相應的能力,也能做到不作惡。 據劉思學觀察,學生們拿手機最喜歡做的兩件事就是自拍和玩游戲。通過同學們的大方分享,記者們看到,學生的手機應用中,美拍軟件和游戲占了大部分;關注的微信公眾號中,多數是輕松搞笑內容為主的公眾號。受訪家長蔣林林表示,孩子們樂于通過微信和QQ于自己自小到大的朋友保持聯系,家長對于這類使用無意阻攔。
休閑娛樂是學生使用手機的主要用途之一 既然智能手機、網絡已經成了孩子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何通過教師和家長的正確引導避免安全事件的發生就成了重要課題。首先是控制時間——蔣女士的女兒可以上網半小時,班上其他同學在家上網的平均時間為1小時。其次是安全意識,家長代表非常欣慰地表示,孩子們安全意識比家長們強,密碼設置得都比他們的復雜。 無論是校長、老師還是家長們,在對學生的管理實踐中有共同的感受,網絡安全教育很重要,只有孩子們真正重視這些問題,才不會因為按耐不住好奇心或疏于防范而落入圈套。(記者 王眾) |
相關閱讀:
- [ 05-12]第二屆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六一”啟動
- [ 05-09]360網絡安全“掌門人”林偉:一個技術“屌絲”的逆襲史
- [ 05-08]第二屆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征集"身邊的網絡安全故事"
- [ 05-06]大二學生創辦網絡安全公司 月營業額近15萬元
- [ 04-25]美新網絡安全戰略攻擊性升級 首將網絡戰作為選項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