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多樣性與“一帶一路”
2015-05-28 12:27:45??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文化多樣性與“一帶一路” ■演講人:郝時遠 ■地點:民族文化宮 ■時間:2015年4月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召開的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指出:民族地區是我國的資源富集區、水系源頭區、生態屏障區、文化特色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只有了解了這個“家底”,才能真正了解我國的基本國情。 過去,我們大多從人口眾多、地大物博的角度去看我們的國情,包括一窮二白等等,但是文化特色可以說是民族地區、邊疆地區集中體現中國文化多樣性特點的這樣一個載體,同時也是生物多樣性的地區,當然很多也是貧困地區。這樣一個基本國情,我們應當很好地去把握和理解。因此,“文化特色區”集中體現了中國文化多樣性的特點。 今天,我們在“一帶一路”的建設當中,西部地區特別是邊疆民族地區發生了一個很重要的轉變——從歷史上的邊緣地區、改革開放的后方地區轉變成為前沿地帶,而這個前沿又是一個既要對內開放,又要對外開放的雙向開放“中心區”。共建“一帶一路”的基本理念是順應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發展多樣化、社會信息化發展的潮流,即堅持和諧和包容的準則。 我們注意到,在“一帶一路”建設愿景和行動的文件發布中,特別強調倡導文明寬容,尊重各國發展道路和模式的選擇,加強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求同存異、兼容并蓄、和平共處、共生共榮。這實際上是一種文化觀。就是說,我們理解廣義的文化,一方面要理解文化的多樣性,更重要的是要理解文化如何去共生共榮,包括一個國家的發展道路和它的發展模式也屬于政治文化范疇,同樣要得到尊重和相互的兼容、寬容、理解,從政治文化的角度講,也是可以求同存異、兼容并蓄、和平共處的,那么從這樣一種角度出發,具有示范效應的民族地區的文化優勢應該說相當重要,因為對外開放本身不僅僅是經濟方面的內容,而且是文化方面的內容。邊疆民族地區的示范效應和文化優勢十分重要。所以,從基本國情和雙向開放這兩個角度,我講三個方面的問題。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