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由“朝陽群眾”組成的“地網” 就在今年5月,朝陽警方表示,警方緊密結合區情實際,對全區治安防控重點部位進行梳理,在市公安局要求的常態巡控的近10處重點部位基礎上,又將6處點位納入日常巡邏控制范疇,每日組織民警、保安員及群防群治力量1500余人,加強周邊防范控制,并部署武裝力量外圍動態巡邏,及時盤查、過濾可疑情況,有力維護了區域穩定,4月份以來全區街頭警情、發案同比分別下降59.6%和28.9%。 在此基礎上,朝陽警方加緊開展20個新增巡邏警務站建設,配齊配強專職保安員隊伍,進一步織嚴織密街頭防控網絡。依托全區監控平臺,強化24小時實時監控,實現視頻巡控“天網”與街面巡邏“地網”的有效銜接。4月份以來,在社會面第一時間發現、查處各類違法人員160余人。 除了警方通報中提及的千余名街頭“群防群治力量”,其實,還有成千上萬的“朝陽群眾”隱秘地居住在社區中,他們源源不斷匯集起的各類線索,成為首都警務工作中不容忽視的重要信息。 一方面是更多“朝陽群眾”的積極舉報,一方面是警方對基層線索的重視研判,讓眾多社區的居民平安感也逐步加強。為了從更加直觀的角度上還原“朝陽群眾”的構成和組織方式,北青報記者近日探訪了位于北四環健翔橋附近的一處多年刑事警情零發案的樣板社區,揭秘社區里的那些“朝陽群眾”。 一位社區民警是如何發展“朝陽群眾”的 早在2011年,根據北京警方的統一部署,朝陽警方就在各個社區開展“社區民警駐區制”工作,這些駐區民警居住在管轄社區,全天候為居民提供社區管理服務、社區矛盾化解、安全防范組織等服務。 華嚴北里西社區便是這種制度下的一個典型社區。社區警務站里,駐區民警宋萬周為了社區安全,他組建了一支由210人組成的社區巡邏隊長期在社區巡控,保證社區連續多年零發案。從成為社區民警開始,宋萬周就天天扎根在社區,節假日也經常“泡”在社區。 2013年,朝陽區在之前創建的24個“平安示范”居民小區的基礎上,再次在24個街道分別選擇一個居民小區開展“平安示范”居民小區創建工作。“平安示范”居民小區建成后,小區主要出入口設立的治安崗亭內會有專人24小時值守,小區也會建立和完善專業力量、專職力量、群防群治力量實名制管理工作臺賬。而這些基層安保力量中,就不乏“朝陽群眾”的身影。 在華嚴北里西社區警務工作室里,四個一人多高的灰色大鐵皮柜子里,密密麻麻地擺放著宋萬周整理的各種社區資料,常住居民登記、地下室使用情況、出租房屋登記、門店情況匯總、消防安全排查、社區義務巡邏隊花名冊、治保積極分子信息等裝滿了這四個鐵皮柜子。 除了建立這些臺賬,定期更新也是一項繁瑣的工作,可在宋萬周眼里,小區熱心居民的協助,讓這項紛繁的工作變得輕松快捷。居民發現了可疑人員深夜在小區游蕩,就會立即向宋萬周告知情況,居民發現樓道里存在消防隱患,也會立即和他取得聯系。 聊起網友們熱議的“朝陽群眾”話題,老宋聽后也是頗為自豪。小區里住著7000余人,而熱心小區治安的居民多達近千人。數量如此眾多的群眾力量,是如何發起成立的?宋萬周警官說,在社區工作這么多年來,他逢會必講,逢人便說,向大家宣傳群防群治、鄰里守望的精神。這些年在他的苦口婆心的宣傳中,這只“朝陽群眾”力量日益壯大發展,也為小區的零發案貢獻了不容小覷的力量。 此外,宋萬周也知道要以人心換人心。逢年過節,他都會登門拜訪社區里的孤寡老人,每年臘八節他還會給老人送臘八粥,他對大家的關懷也換來了社區居民對治安工作的積極參與。 |
相關閱讀:
- [ 05-09]8名外國人在北京吸毒被抓 “朝陽群眾”舉報又火了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