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對話化解對抗
——記第十四屆香格里拉對話會暨亞洲安全會議
5月29日至31日,第十四屆香格里拉對話會暨亞洲安全會議在新加坡舉行,來自26個亞太及區域外國家的防務部門和軍方領導人就亞太安全、合作等議題展開討論。
香格里拉對話是目前亞太地區安全對話機制中規模較大、規格較高的多邊會議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孫建國在對話會上闡述了中國在亞太安全合作方面的主張。孫建國在發言中表示:“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致力于促進地區和世界的繁榮穩定,中國的發展壯大給世界各國帶來的是重大機遇和共同繁榮,是正能量。”這一主張得到與會官員以及專家學者的認可。
中方回擊南海問題不和諧聲音
美國國防部長阿什頓·卡特5月30日在演講中稱,所有南海聲索國都必須立刻停止填海造地行為,他還指責中國在南海的行為與國際規則和規范脫節。
對此,中國國防部外事辦公室主任關友飛表示,卡特的說法“不具備法理性和建設性”。他說,南海問題的始作俑者不是中國,過去一些聲索國采取大量單方面行動時,美國選擇了失聲。“事實上,南海地區的航行自由歷來沒有受到任何影響。中方認為,以軍事力量來突出航行自由、顯示存在感,是對國際法航行自由的曲解。”
“盡管存在爭議,但是今年的對話與辯論顯然更加平衡,國家間都在避免發生沖突。”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國防和軍事分析高級研究員詹姆斯·哈克特告訴本報記者。
中國維護地區安全作用日益突出
5月31日上午,孫建國在對話會上進一步闡明了中國在維護地區安全問題上秉持的立場。他強調,“武力締造不了和平,強權保證不了安全,只有合作共贏才能辦大事、辦好事、辦長久之事。”孫建國表示,中國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在亞丁灣開展打擊海盜的聯合護航行動,對尼泊爾大地震進行救援以及幫助非洲國家抗擊埃博拉等眾多行動,表明中國積極履行國際責任和義務,在維護世界和地區安全穩定中,正發揮著建設性作用。
“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發展,中國加強國防建設的能力也在提升。因此,中國希望維護本國海洋權益的愿望并不讓人意外。為了讓其他國家了解自己的立場,中國不斷加強與他國的軍事交流,并通過發表軍事戰略白皮書的方式,增加軍事透明度,這都是非常積極的信號。”詹姆斯·哈克特對本報記者說。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洲和全球化研究所所長黃靖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分析了當前亞太安全存在不確定因素的原因。在他看來,亞太地區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格局變化,最大的安全問題是缺乏一個國際安全構架。他表示,蘇聯解體后,美國在亞太建立了一個以它為首的安全聯盟,但這個安全聯盟本質上具有對抗性和排他性,沒有將中國、印度等新興大國的利益納入其中。“中國作為發展中大國,對維護地區安全與世界和平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但自身合法的安全利益沒有受到保障。這也是近期中美南海爭議升溫的原因之一。”黃靖說。
中國發展壯大帶給世界正能量
中國的發展壯大,給世界帶來的是正能量,這一點在香格里拉對話會上得到了絕大多數與會者的認可。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會議發言中說,中國正通過與東盟的“2+7合作框架”和“一帶一路”建設,積極深化與亞洲各國的合作。他認為,中國倡導成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不僅顯著提升中國的國際影響力,也滿足了本區域對基礎設施建設和資金的迫切需求。
澳大利亞戰略事務分析師穆拉維約夫告訴本報記者:“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與其他大國一樣承擔著國際責任,中國過去幾十年的發展歷程充分證明,中國有能力、也有必要不斷參與亞太安全構架。”
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跨國威脅和政治風險中心主任奈杰爾·英克斯特則對本報記者表示,中國為維護亞太安全與和平所做的貢獻越來越大,并正在全球范圍內積極應對非傳統安全的挑戰。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關系學院高級研究員胡逸山認為,隨著綜合國力不斷上升,中國對促進亞洲整體安全的貢獻也越趨多元化與專業化,中國的發展與周邊國家的進步并不矛盾。在促進地區安全機制形成上,中國必將扮演更積極的角色,為塑造一個繁榮與穩定的亞洲乃至世界貢獻力量。
(本報新加坡5月31日電 特派記者 俞懿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