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送:北京大學 陳展鴻(長沙市一中)入選國際生物奧賽國家隊 圖/記者唐柏清 保送政策不斷收緊,原來省級奧賽一等獎就可以保送的政策早已成為歷史。 隨之而來的是,保送生的數量也在下降。湖南今年39萬高考考生中,只有29人獲得保送機會,他們都是在中學生(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全國決賽中獲得一等獎、并且被遴選為國際奧賽國家隊集訓的應屆高中畢業生。 對于他們來說,“高考”在一年前就已經結束,當他們從來自全國各地的各類高手中脫穎而出,進而獲得國際奧賽國家隊集訓資格時,他們也就獲得進入北京大學或者清華大學的機會。 對于這些被冠以“學霸”標簽的保送生而言,上大學其實一點都不輕松,他們的高考只是“提前了”。 從初中起寄宿,喜歡集體環境 16歲的湖南師大附中學生鄧翀就是保送的幸運兒之一,在很多同齡人還在讀高一的時候,他就以高三應屆生的身份,從湖南師大附中保送至北京大學,成為北京大學今年化學類保送生中最年輕的一位。 同學們正在緊張備考的時候,鄧翀抽空回衡陽老家陪奶奶過了個生日。6月2日,他將回到湖南師大附中,和曾經一起奮戰過的同學們度過高三最后的一段時光,為參加高考的同學們當一回“保姆”。 鄧翀參加的是化學奧賽,和大多數走上奧賽這條道路的同學一樣,他也是高一才正式接受正規的訓練,在此之前,他僅僅是喜歡化學。 “初中化學老師對我影響很大,他讓我喜歡上化學。”鄧翀說,初三那年,他獲得直升湖南師大附中的計劃,因此不必參加中考。就在2012年的5月和6月,鄧翀自學了高中一年級的化學,基本掌握了課本上的知識。 進入高中,鄧翀首先在2013年進入學校代表隊,隨后又突破重圍進入省隊。2014年11月,他成功入圍化學國際奧賽國家隊集訓的50人名單,獲得保送至北大的資格。 鄧翀說,與參加高考的同學相比,他們只是把“高考”的壓力提前了,一次次競賽,對他們來說就是一次次大考。獲得保送資格之后,鄧翀回到學校協助老師教下一屆參加奧賽的師弟們,他甚至用自己的參賽經驗,給師弟們設計一些題目。 提起自己的兒子,鄧秋生用了“省心”二字,不管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上,鄧翀都沒有讓大人太操心,從小到大,他的學習成績就一直保持優異。即便是同班同學都要大他兩歲,他也沒有表現出任何不適應的狀態,玩得好的同學,都喜歡稱這位比他們小的同學“翀哥”。 “我從初中開始就在學校寄宿,我很喜歡這種集體環境。”鄧翀說,他們宿舍5人全部都是參加奧賽的同學,有些同學可能還會在北大繼續當同學,彼此感情都很好。 對于16歲的鄧翀來說,現在就去決定未來要走的路還為時過早,畢竟,他在北大讀完4年本科之后也才20歲。他說,等進入大學學習之后再看,也為時不晚。 學習室里,有這么一位獨行俠 長沙市一中的陳展鴻也提前成為鄧翀的北大校友,他入讀的是生命科學專業,不僅入選國際奧賽國家隊集訓,2015年7月,他還將代表中國隊赴丹麥參加國際生物奧林匹克競賽。 陳展鴻在長沙市一中有一間學習室,高二和高三的時間里,這位活潑好動的男孩在學習室“孤獨”地學習了兩年。6月2日陳展鴻將赴北大與其他3位中國代表隊的成員一起集訓。 能夠在奧賽中嶄露頭角,這些學生其他的科目一般也不差。例如,陳展鴻在高一的時候成績就保持在年級前十,如果剔除掉自己的文科弱勢科目,他的理科優勢將更加明顯。 陳展鴻選擇生物奧賽項目,也純粹是出于愛好,他說,自己喜歡動手做一些事情。但是,沒想到進入奧賽班之后,他才發現全校只有他一個人進入省隊。這意味著,他在高二到高三的大部分學習時間都將一個人度過。 無聊的時候,陳展鴻會約上老師和幾個同學打一個小時的籃球,或者玩一玩電腦游戲。陳展鴻說,他其實很貪玩,一天都離不開手機電腦,但前提是把該學的都學好。 在長沙市一中的這間學習室里,陳展鴻學完了大學本科的生物學知識,同時要不斷練習生物學奧賽4大類6個科目的實驗,參賽的時候,光完成這些實驗就要花上一整天的時間。 不過,這種環境并沒有阻止他變得優秀,2014年8月,陳展鴻就被遴選至國際奧賽國家隊集訓。今年3月,他又成為4名代表中國赴丹麥參賽的成員之一。 今年3月回學校之后,陳展鴻繼續備戰國際比賽,在他的書桌上,放著諸如《基因的分子生物學》等各式大學教材,這些大學本科的知識,他早已經掌握熟練。 除了自己備考,陳展鴻還要輔導下一屆參加生物奧賽的師弟們。他對自己的師弟贊不絕口,即便自己已經是國家隊的成員,他也坦言師弟比自己厲害,“他甚至能夠把我這些翻譯過來的英文教材再翻譯回去,我沒這本事。” 即將進入北大,和來自全國各地的“學霸”們同處一個平臺,陳展鴻同樣感到有壓力。他的計劃是,本科結束之后再申請一所國外的大學繼續學習。(瀟湘晨報記者 范典 實習生 賈茹) |
相關閱讀:
- [ 06-01]武平實驗中學額外保送生推薦方案惹爭議
- [ 06-01]揭秘大學保送生:不輕松 “高考”其實只是提前
- [ 05-19]清華北大浙大等5所高校擬錄保送生均過百
- [ 05-15]全省169人獲保送大學資格 其中廈門占162人
- [ 05-15]討論保送制度存廢的時機已成熟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