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鏈接中國與世界:“一帶一路”喚起民族文化驕傲與認同
2015-06-01 19:56:50??來源:光明網(wǎng)-理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海燕 李艷 |
分享到:
|
“一帶一路”也將文化軟實力的輸出作為主要的途徑與手段,符合中國在和平中恢復并崛起的心愿。而民眾只有在了解本民族的文化內涵,繼承傳統(tǒng)優(yōu)秀的文化,認同本民族的文化根脈的前提下,才能使整體國民素質得以提高,得以凝聚,進而增強不同國家、民族對我們的了解和認同,贏得國際社會的尊重。 開啟新的絲綢之路的同時,中國的民眾也要學會以平和寬厚的心態(tài)去對待其他國家不同的文明,平等對待不同民族的文化與價值觀,包容不同民族的差異,建立大國的寬容心態(tài),建立平等的對話機制,樹立自我尊重的信念,敢于承擔,勇于表述自己的態(tài)度與立場,才能真正融合到世界的新格局中,承擔起文化大國的責任與角色。而民眾的整體素質與思想境界乃至精神風貌也需要提升與改觀。所以,在“一帶一路”上,我們應該看到更多的中國文化走出去的現(xiàn)象,并且在世界的舞臺上成為重要的角色。走出去的內容可以豐富多彩,就像當年的張騫,帶著中國人的智慧與思想,帶著各種精美的手工藝,帶著中國多民族的元素與文化遺產,去交朋友,去理解世界,關心世界,而且加入不同的對話行列,通過多渠道的溝通構建國與國之間,民眾與民眾之間和平互惠的持久聯(lián)系。 走出去不僅僅是尋求經(jīng)濟與貿易的合作,更多的是建立情感與文化的溝通與交流,需要突破區(qū)域地理的限制,用文化鏈接中國與世界。因為當年的絲綢之路,串起來的不僅僅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往來于邦交,更重要的是,它連接起了各國民眾的情感與友誼,在文化的橋梁之下,也建立了經(jīng)濟的合作與互惠。 2014年,中國與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一道,將三國“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wǎng)”成功申報為世界遺產,這就是一個軟實力構建的成功范例。按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前副主席郭旃評價,三國聯(lián)合申遺的成功,為中國“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國際框架和歷史淵源,做出了有力的鋪墊和證明。也證明了一點:國土有界,文化無疆。 人類對于美好事物的追求是共通的,對于和平的向往也是共通的,無論生活在那一塊土地上的人們,都希望世界和平,生活富足,而這種理想只有在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前提下才能實現(xiàn)。在這個世界的大家庭中,中國民眾應該主動融入到世界的舞臺中去,把中華民族的精神之美,思想之美,物質之美,文化之美分享給世界,展現(xiàn)給世界,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本文首發(fā)一帶一路百人論壇,作者授權光明網(wǎng)刊發(fā)。) |
相關閱讀:
- [ 06-01]“一帶一路”與新時期中德合作對話會在江蘇太倉舉行
- [ 05-30]“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就檢驗檢疫區(qū)域合作發(fā)表聯(lián)合聲明
- [ 05-29]林中森:兩岸共同營銷 抓“一帶一路”商機
- [ 05-29]“一帶一路“ 推動閩臺合作走向世界
- [ 05-29]臺灣經(jīng)研院院長支招中小臺企:搭一帶一路“順風車”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