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創新發展戰爭理論 美國2004年出版的《彈弓與石子——論21世紀的戰爭》一書專門列有一章“毛澤東與第四代戰爭的誕生”,作者是美國海軍陸戰隊上校托馬斯·海默斯。海默斯告訴讀者,他寫這本書的目的,就是要讓人們了解戰爭如何從短暫的閃擊戰,演變成今天長達數十年的搏斗。第四代戰爭是長期戰爭,而不是所謂高技術、高強度的速決戰爭,比如,美國用了十多年時間也沒有打贏的阿富汗戰爭。因此第四代戰爭將以10年,而不是以月或年作為計算單位。 毛澤東是第四代戰爭最早的踐行者,他不僅提出了人民戰爭的理論,并帶領中國人民贏得了人民戰爭的勝利,第一次成功實踐了第四代戰爭的思想。海默斯認為,毛澤東對最重要的事實了如指掌,始終避免與具有優勢兵力的軍閥和政府軍正面作戰,并爭取農民的支持去奪取勝利,圍繞這兩大基本要點,毛澤東發展了一整套自己的戰略方法,這就是“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16字訣。實踐證明毛澤東的戰略戰術比正規部隊的戰術行之有效。 美國1986年出版的著名軍事專家彼得·帕雷特主編的《現代戰略的締造者——從馬基雅維利到核時代》一書中指出,毛澤東圍繞發動一場依靠農民的游擊戰爭的策略和戰術,逐漸形成了一種新的革命學說。游擊隊弱于敵人,如果缺乏強有力的、組織良好的民眾支持就無法有效地行動,甚至無法生存下去。而政治統帥軍事,成了毛澤東關于戰爭理論建樹的一個特征,在這方面他顯著有別于傳統的西方軍事思想,西方將戰爭與和平、政治與軍事相當僵硬地分離開來。 在美國上世紀80年代出版的《毛澤東論游擊戰》一書中,美國海軍陸戰隊準將塞繆爾·格里菲斯在序言中指出:中日戰爭最有意義的特點之一,是中國人民組織起來參加廣泛的游擊戰,戰爭按照毛澤東以及合作者在論游擊戰爭的小冊子里定下的格局發展。格里菲斯指出,在美國,我們做出了相當大的努力使士兵不過問政治,而毛澤東的游擊隊卻恰恰相反,他們竭力保證士兵們有政治修養,在危險情況下也能認清問題。一名經過訓練、有紀律的游擊隊員就會有很強的戰斗力。游擊隊領導在組織、教育、鼓動、宣傳工作上花的時間要比他們在作戰上花的時間多,因為他們最重要的工作是爭取人民。毛澤東恰如其分地把人民比作水,把游擊隊比作水中的魚,只要溫度合適,魚雖少,但會茁壯成長,迅速繁殖開來。因此,一切游擊隊領導人主要關心的,是讓水具有并保持適當溫度。他說,侵華的日本人,侵略越南的法國人和美國人都失敗了,失敗的原因就是因為不懂毛澤東的人民戰爭是一種政治手段,是政治的繼續,侵略者只靠軍事手段是贏不了人民支持的人民戰爭的,所以才被從中國和越南趕了出來。 總體來說,毛澤東戰爭理論的創新之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認為戰爭是政治的繼續,所以在政治和軍事的關系上,基本思想是政治統帥軍事,確立了政治領先原則。毛澤東一方面說槍桿子里面出政權,一方面又肯定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黨指揮槍而絕不容許槍指揮黨,毛澤東以黨領導軍隊這種形式確立了政治統帥軍事的原則。二、人民戰爭這個概念在西方最著名的軍事理論家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一書中就有,毛澤東的人民戰爭與克勞塞維茨的人民戰爭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后者把人民戰爭用作由正規軍進行的戰爭的一種輔助手段,而毛澤東則認為,人民戰爭本身就是戰爭的主要形式,并且負有戰略性任務。三、戰爭的速決和持久的問題,自古以來就是戰略論中的一個重要問題,以往的戰爭論是以短期決戰為核心。與此相反,毛澤東的戰爭論是以持久為核心的,徹底的持久戰理論,這是最大的一個特點。把持久戰理論系統化,提高到現代戰爭的一種基本戰爭形態,是毛澤東整個戰爭論中的獨創性部分。 美國陸軍戰爭學院1983年出版的《軍事戰略》一書,其中關于低強度沖突的軍事戰略中,專門論述了毛澤東的人民戰爭理論。書中說,毛澤東提出的許多原則都說明他研究過克勞塞維茨、列寧、孫子等人的著作,但是成功地把政治、軍事思想變為影響世界進程的哲學和理論學說的人卻是毛澤東,他提出的關于農村起義、革命戰爭及其幾個階段,政治與軍事組織,根據地的重要性,動員群眾,爭取外援,以及游擊戰的目的和原則等一系列見解,為游擊戰和暴亂增加了新的內容。這些見解至今還有明顯的影響。 |
相關閱讀:
- [ 05-20]毛澤東:論持久戰(一九三八年五月)
- [ 05-20]京劇大師張春秋去世 曾受到毛澤東、周恩來接見
- [ 04-20]金門炮戰毛澤東遞紙條 葉飛看后大吃一驚
- [ 04-20]金門炮戰毛澤東遞紙條 葉飛看后大吃一驚
- [ 04-20]盧勝:毛澤東稱其為“盧俊義”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