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透過沉船看中國 多國領導人致電哀悼
2015-06-05 07:39:50? ?來源:姜潔 責任編輯:王海云 王海云 |
分享到:
|
大規模災難救援考驗中國 “大約6周前,大多數東亞國家的政府官員曾在馬尼拉召開會議,討論改善地方船運安全問題。去年韓國客輪沉船事故,給亞洲各國敲響了警鐘。”“德國之聲”3日稱,實際上,2013年,南京海事局就發現10艘長江客輪中有6艘存在安全問題,其中一例是船員不知道如何穿上救生衣。在乘客上船以后也沒有向他們講解安全須知。一份對長江沿岸船運公司的調查顯示,63%的公司表示很難雇到有經驗、受過良好培訓的船員。韓國《朝鮮日報》稱,“這次事故讓中國的安全麻痹癥成了批判的對象”。 韓國《中央日報》稱,長江游船沉沒,中國政府快速做出應對。中國總理李克強等組成的政府事故處理小組2日凌晨登上專機,在要求“調集所有力量、不惜一切代價搶救生命,把救人放在第一位”的同時,李克強總理還要求每小時將救援情況透明地公布給新聞媒體,以便預防流言蜚語。 3日,人民日報微博賬號發布了一張李克強總理在現場的照片。照片顯示李克強的頭發經雨水沖刷緊緊地貼在前額上,襯衫除了前胸幾乎全被澆透。許多網友留言感慨,“大國總理不好當,中國的總理更不好當”。 德國專家霍茨海姆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次災難表明從古老中國向現代中國轉變時仍存在大量不適。他說,在世界各國,大規模災難的救援都面臨著復雜的考驗,國內外媒體,特別是社交媒體網絡盯著,官員稍有疏忽就有可能被無限放大,引起巨大的風波,無論是當年美國卡特里娜風災還是中國動車事故都是如此。他說,從報道來看,這次中國各方面應對都比較及時,包括網上對龍卷風的質疑也被迅速的回應平息。中國不僅通過命令三峽大壩減少放水這種改變自然的力量來救援,也允許國外媒體進入“東方之星”沉船核心區報道,這顯然是一種嘗試,也體現出中國人的決心。 美國《外交政策》稱,在中國,類似的災難通常會讓當局面臨風險。表現出任何輕視或者敷衍之情都很可能被廣泛報道,甚至事故背后存在的一絲腐敗或者放松監管都可能使官員丟掉烏紗帽。政府必須在實時發布信息和公開接受掩蓋真相所遭受的譴責之間做出選擇。報道稱,自從社交媒體在2011年動車事故后,中國總體上支持更加透明的報道。這一次,關于翻船事故的議論主導了整個中國網絡,微博上相關的議論已經高達3.6億次。而官方顯然引導人們關于這次事故的議論。人民網等各大官方網站迅速創建了專門網頁,政府也及時發布各種信息。盡管不少中國網民對這些信息持將信將疑的態度,但無論如何,所有人目前都團結在一起,為數百人能夠安全獲救而祈禱。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張濤甫3日對《環球時報》表示,總體上,政府在救援方面,展現出積極的態度和行動力。在突然災難面前,政府不僅要竭盡全力做好救援工作,而且要做好輿情處理,兩場戰役都要打好,特別在輿論復雜的今天。 張濤甫稱,整個人類社會進入風險社會,處于轉型當中的中國面臨雙重風險,急劇的轉型和各種突發性風險疊加,需要管理者在發展過程中克服不確定性,如何防范、減少、化解風險,考驗整個社會和管理制度的智慧。【環球時報赴湖北監利特派記者姜潔 環球時報駐外記者 陳尚文 李珍 紀雙城 孫微 青木 環球時報記者 謝戎彬 劉揚 王渠】 |
相關閱讀:
- [ 04-20]外交部:對地中海沉船的罹難者表示哀悼
- [ 07-09]韓沉船事故哀悼結束飲酒解禁 警察酗酒滋事驟升
- [ 05-15]韓國教師節遇上沉船事故第30天 哀悼代替鮮花
- [ 05-13]韓國超50萬人前往吊唁所 哀悼沉船事故遇難者
- [ 04-29]韓國18萬人前往沉船遇難者吊唁所 哀悼短信逾8萬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