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倍在打造一個“能戰”的日本的同時,把這個國家戰后披上的和平外衣撕扯得破爛不堪。來源:《中國日報》
安倍的外交秀
安倍還在堅持“俯瞰地球儀的外交”,并越發積極地在世界各項熱點事務發出日本聲音。
據日本《產經新聞》的報道,在6月7日舉辦的七國集團峰會上,安倍不僅出席,還將就反恐措施、烏克蘭危機、南海問題、氣候變化等熱點議題與各國討論。
安倍與澳大利亞國防部長安德魯斯在6月3日舉行會談同樣表明了日本野心。日本共同社報道稱,鑒于日本完善安保法制可使自衛隊任務范圍擴大,雙方就加強防衛合作達成了一致。考慮到朝鮮核與導彈問題以及中國海洋活動活躍等安全環境的變化,雙方還確認密切展開合作。
6月2日至4日,阿基諾的訪日行為引發外界對日菲兩國走近意圖的猜測。《讀賣新聞》說:“與中國在南海對立的菲律賓,重視與持有防衛高科技的日本合作。日本政府也有意通過首腦會談,確認自衛隊與菲律賓軍隊擴大交流。”
為了彌補日本在歐洲的缺失,安倍于6月5日訪問了烏克蘭。這是日本首相首次訪問烏克蘭。同時,日本也打算于年內實現波羅申科訪日的計劃。
安倍不僅僅將視野伸向遠方,更用實際行動來“借船出海”。除了修憲、爭取集體自衛權,6月1日,安倍還提出自衛隊可以在中東及印度洋支援美軍。這是安倍首次就撤銷現行法律地理限制的重要影響事態舉出日本周邊以外的實例。
從歐洲到東南亞,從太平洋到印度洋,安倍外交秀“閃耀”世界。
編織“鉆石安全網”
媒體報道稱,安倍的一連串會談都是圍繞加強雙邊國防合作,體現了安倍推進構筑太平洋、印度洋“鉆石安全網”的戰略正在迅速展開。
縱觀安倍近期的“大串燒”活動,每一步都是與夏威夷、澳大利亞、印度、東南亞形成太平洋、印度洋鉆石型安全網戰略有關。而這背后所隱含的就是日本自身利益。日本放送協會NHK的解說委員津屋尚談到日本之所以現在與澳大利亞合作是因為“澳大利亞同時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地理位置很重要”。
日美兩國在4月的美日安全磋商委員會會議中敲定了新版《日美防衛合作指針》,也使得日本自衛隊活動范圍擴大至全球。
“日本野心昭然若揭”,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高洪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安倍在同盟關系基礎上擴大與美國的軍事合作,可逐步實現自衛隊的‘常態化’,進而達到日本的‘正常國家化’目標。”
此外,日本也想借“中國威脅”為擴軍開路。作為南海海域外國家,參與南海攪局卻可以給日本帶來一箭多雕的好處:配合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在南海安全上扮演更突出的角色,維護本國海上能源通道的暢通,贏得菲律賓對日本安保法制的支持……
無論是安倍訪問烏克蘭,還是阿基諾訪日,國家利益始終是安倍各項行動的關鍵詞。
徒勞無功瞎折騰
安倍使盡渾身解數想要“大串燒”、“編織網”,卻很有可能只是瞎忙活。
世界各國都明白安倍的居心叵測,包括日本自身。“日本一旦在國際社會上加強了軍事參與度,其帶來的恐怖襲擊的危險也會提高。”《朝日新聞》的報道強調。
安倍再想在世界顯示出自身實力,卻仍只是美國的一枚棋子。有媒體分析,美國要實行“亞太再平衡”戰略,需要日本這樣一個重要的馬前卒為其沖鋒陷陣。安倍推行的軍國主義路線的順利也正是美日沆瀣一氣、相互利用的結果。
高洪認為日本試圖借助“中國威脅”來謀取自身發展也毫無可能,“日本的小動作已經不是一兩天,可是這么多年是否有效果世人皆知。”津屋尚也表示,當今世界每個國家都與中國經濟有千絲萬縷的關系,不可能完全封鎖中國。
“安倍妄圖依靠大串燒和玩小把戲來提升在世界影響力是不可能得逞的,唯有坦誠面對歷史和增加實力才是實現自身發展的不二法則。”高洪說。李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