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6月10日電 雖然中國經濟增速繼續放緩,但海外輿論和觀察人士認為,中國經濟結構調整正有序進行,多項改革舉措為“穩增長”提供有力支撐。他們還認為,中國有充裕的政策工具,足以影響貨幣市場,不需要推出量化寬松(QE)政策。 政策工具充足 無需量化寬松 伴隨近來降息降準、地方債務置換等政策出臺,“中國版QE”被一些西方媒體傳得沸沸揚揚。專家認為,市場和媒體的猜測“完全是誤解”,中國當前的政策處境與美國、英國和其他執行QE的國家并不相同。 英國《經濟學家》周刊網站文章指出:“中國沒有QE的需要”。 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尼古拉斯·拉迪說,中國擁有利率、存款準備金率和公開市場操作等多種政策工具來提振經濟增長,并不需要出臺QE政策。中國當前利率水平遠高于零利率區間。美聯儲、英國央行等發達國家央行都是在基準利率降至接近零的水平后才啟動QE的。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駐華首席代表阿爾弗雷德·席普克說,中國央行近期釋放流動性的舉措有助于緩解信貸偏緊,利于避免經濟過度減速。外界僅憑中國近期采取寬松措施這一點,就猜測中國即將采取QE政策,顯然不甚妥當。 海外學者也注意到,即便在降息的同時,中國的貨幣政策調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定向寬松,“避免到處撒錢的做法”,引導資金流向有需求的實體經濟部門。 對于中國地方政府債務置換,總部設在巴黎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經合組織)認為,此舉有利于降低償債成本,減少財政風險。 調整有序進行 改革提供支撐 經合組織6月3日發布最新報告稱,在邁向“新常態”過程中,中國經濟雖然增速繼續放緩,但結構調整正有序進行,多項改革舉措紅利初顯,經濟“穩增長”具備有力支撐。 經合組織強調,中國經濟結構調整“正在有序進行”,并列舉大量例證:消費對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的貢獻已超過投資,消費將保持強勁勢頭;銀行貸款更多用于生產性用途;國家對部分企業的隱形擔保正在取消,更好的風險定價機制在形成;私人企業貸款難問題有所好轉,減稅政策惠及中小企業…… 席普克說:“通過結構性改革,促進資本和勞動力流向產出更高的領域,中國經濟中長期將贏得更可持續的增長。” 經合組織認為,中國經濟穩增長具備多重動力,除結構改革帶來的紅利之外,城市化深入發展和“一帶一路”戰略布局帶來大量基礎設施投資需求,貨幣政策放寬、二套房首付比例降低等措施支撐著短期經濟增長。 海外學者認為,中國政府在金融、財政和行政管理三個關鍵領域的改革進展,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提供了有利條件。 外商信心回升 投資現新趨勢 海外學者相信,在政策驅動和影響下,國內外市場將逐步接軌,中國經濟、產業和股市會進入理性投資和發展的軌道。這將有利于提升外國投資者的信心。 英國《金融時報》和浙江省商務廳6月9日聯合發布的《2015年中國浙江投資報告》顯示,外商投資中國信心回升,隨著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旅游、信息、消費等產業成為外商投資新趨勢。 調查顯示,過去國外投資者在中國投資看重的是勞動力成本低的優勢,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巨大的國內消費市場已經成為推動國外投資中國的首要動因。有43%的受訪者提到了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成為首要因素,政策環境穩定和產業配套完善居次。 中國歐盟商會6月10日在北京發布的《2015中國歐盟商會商業信心調查》報告顯示,在華歐洲企業正在積極迎接“新常態”,中國仍是多數歐洲公司排名前三的投資目的國。 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說:“我們仍(對中國經濟)保持樂觀。目前,我們沒有觀察到有歐洲企業撤離中國。” 席普克說:“我完全贊同中國潛力巨大的判斷,中國的市場化改革方向是正確的,我對此感到樂觀。”(記者:李明、丁宜、高攀、傅云威、韓冰、屈凌燕、郭宇靖、陳濟朋)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