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專家:中國南海島礁建設無礙珊瑚礁生態
2015-06-12 07:07:56?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 核心閱讀 由于全球海水升溫等原因,全球珊瑚礁退化嚴重,我國周邊海域的珊瑚礁也呈現出退化趨勢。就南沙珊瑚礁的保護問題,記者采訪了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員豐愛平和高級工程師王勇智。專家強調,我國非常重視珊瑚礁保護和修復,在南沙島礁開展建設,嚴格論證,悉心呵護,未對珊瑚生態系統造成破壞。 我國周邊海域珊瑚礁占全球珊瑚礁總面積的2.57%,居世界第八位。由于全球海水升溫,海水酸化、漁業資源的過度捕撈以及海岸帶開發等原因,現代的珊瑚礁正處于急速退化中。同全球性珊瑚退化趨勢一致,我國珊瑚礁也呈現出退化趨勢。 全球珊瑚礁退化嚴重,我國南海珊瑚礁數量和種群也呈下降趨勢,主要是自然因素 據專家介紹,南沙群島呈現典型的熱帶珊瑚礁群島的景觀。為了做好該區域的生態保護和利用工作,我國有關部門自1955年以來就組織開展了大量科學考察和研究工作,對珊瑚礁生態系統特征有了較為清晰的認識。 研究估計,南沙群島淺水造礁石珊瑚種類數目介于127種和200余種之間。珊瑚分布空間差異性明顯,一般礁前向海坡、潟湖內的珊瑚種類多、覆蓋率大;礁坪隨潮汐周期而出露,水淺、外力作用較強,珊瑚種類最少,其覆蓋度比潟湖內低。 近百年來,由于珊瑚礁生態系統的環境因子包括水溫、環流模式、海洋化學、海平面、熱帶氣旋和異常的氣候等發生了變化,嚴重影響了珊瑚礁生物群落的分布、結構和功能。加之過度捕撈、非法破壞、過度旅游開發等人類活動影響,全球珊瑚礁已發生嚴重退化。即使被認為保持原始狀態最好的澳大利亞大堡礁也顯示了系統的退化,加勒比海地區珊瑚礁更是發生災難性退化。 我國南海的珊瑚礁數量和種群也呈現出急速下降的趨勢。在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環礁和群島海域,過去10—15年中,珊瑚覆蓋率已經從60%下降到20%左右。退化的原因以自然因素為主,人為因素主要為漁業資源的過度捕撈。 專家介紹說,我國珊瑚礁主要分布在南海海域和海南島、臺灣島、香港和廣東、廣西沿岸。多年來,我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對珊瑚礁的保護,包括積極開展珊瑚恢復研究和實踐,在廣東、西沙等地開展珊瑚修復,達到了預期效果。 嚴格環保標準進行島礁建設,施工中確保對珊瑚礁生態環境影響降到最低 珊瑚礁不僅對于海洋生態健康非常重要,而且對全球經濟和社會發展也同樣重要,人類對珊瑚礁的開發利用隨著工業化進程的推進一直在進行。 比如,珊瑚礁因其多姿多彩的造型,豐富多樣的水生動植物以及美麗的沙灘,成為不可多得的旅游資源。世界著名的馬爾代夫群島、澳大利亞大堡礁、帕勞群島和泰國普吉島等都以美麗的珊瑚礁著稱,每年吸引全球大量的游客前往。為了滿足基礎設施建設需求和防災減災需要,許多區域開展了旅游設施建設。例如馬爾代夫啟動了人工島建設、南美加勒比開曼群島通過疏浚近岸珊瑚礁完成了游艇碼頭工程等。澳大利亞也曾在珊瑚礁上打樁建設海上石油開采平臺。 |
相關閱讀:
- [ 06-11]省海洋與漁業廳舉辦全國海洋宣傳日系列活動
- [ 06-11]2015"海洋杯"中國·平潭國際自行車公開賽
- [ 06-11]省海洋與漁業廳對五一節廉潔自律工作進行再動員再部署
- [ 06-10]省海洋與漁業廳監測中心開展“三嚴三實”學習教育
- [ 06-10]省海洋與漁業執法總隊召開“三嚴三實”專題教育黨課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