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能識別被控制的每一臺手機的設備號外,“2015年相冊”手機木馬病毒的后臺還能對每一臺手機一對一的開啟發(fā)送短信、屏蔽短信、開啟呼叫轉移等多種功能。 直到此時記者對這款名為“2015年相冊”手機木馬病毒有了全面的了解,通過手機發(fā)送帶病毒鏈接的短信。鏈接里往往含有偽裝成“apk”手機安裝包文件的病毒木馬程序。該網址鏈接實際是打不開的,但是當用戶點擊鏈接時,木馬病毒就已經默默“潛入”手機,并侵入用戶的通訊錄,不停擴散同樣的短信。這個病毒通過偽裝成設備管理器,一旦用戶激活就無法卸載,并且在手機上找不到,一直在后臺運行,取得手機系統的管理權限,修改所有軟件的文件內容,獲取手機上所有軟件中保存下來的數據,并屏蔽手機通訊和截獲手機短信。 警方:通過手機通訊錄傳播的話,這個是以幾何速度傳播的,因為大家手機通訊錄里面至少都有幾百個朋友,而且是利用熟人的關系傳播。 電信詐騙冒充“公檢法”!“通緝令”騙你沒商量 800萬元轉眼就沒 2014年9月19日上午9點左右,深圳的張女士在單位停車場停車時接到了一個電話,對方自稱是北京郵政的工作人員,問她是否在郵政銀行做過一筆3萬元的小額貸款,對方表示如果當天上午十一點前不還款,就會從別的銀行賬號上強行扣款還錢。因為對方直接報出自己的全名以及其他身份信息,張女士沒有太多的懷疑,表示自己從未在北京貸過任何款,對方表示應該可能有人冒用了張女士的身份信息,可以幫張女士將電話轉到公安局,隨后公安局的曾警官、檢察院的劉檢察官、翁檢察官、穆檢察長相繼登場,要求張女士接受銀行賬戶監(jiān)管業(yè)務,張女士分多次將800多萬元進行了賬戶監(jiān)管,看到這里,大多數的電視機前的觀眾應該意識到這是一起典型的冒充公檢法的電信詐騙,為何張女士并沒有對這些所謂的工作人員產生懷疑呢? 深圳市南山分局刑警大隊二中隊副隊長童躍:我們從2009年打擊電信詐騙到現在,就是抓獲犯罪嫌疑人之后,跟嫌疑人包括事主多次接觸,嫌疑人在制定這個圈套的時候做過精心策劃的,因為當時嫌疑人要求事主去查,事主打114去查,確實電話不錯。到這個程度的時候,相應的檢察機關,冒充這些人的(犯罪嫌疑人),陸陸續(xù)續(xù)會增加,一步一步對事主心理認知進行一個強化。 但是張女士表示,因為在對方提供的網站上查詢自己的名字,她的通緝令就掛在上面,身份信息全都對,她的身份證照片也掛在上面,她才沒有懷疑對方的身份。 今年1月23日下午,辦案民警根據掌握的線索,兵分兩路在深圳抓獲犯罪嫌疑人成某,在成都抓獲嫌疑人楊某、郭某,并繳獲大量信用卡和數萬人的個人信息。經審查,嫌疑人郭某某、成某、楊某如實供述了非法獲取、販賣公民個人信息的事實。 深圳市公安局反信息詐騙中心民警呂福志:實際上很多詐騙當中,嫌疑人能夠知道你的姓名,住在哪個地方,我打電話給你,我也知道你什么情況,我現在跟你核對你的身份證號,核對完以后,你們家是不是哪之類的。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這個太精確了。 呂福志:有了這樣的信息以后,再加上通緝令,各種各樣的,剛才提到的網絡這些黑客的手段,或者說一些黑客產業(yè)鏈,包括假網站,或者改號電話,就是種種就已經可以完成我們實施詐騙的過程。 正是由于當前電信詐騙已經從多人演戲組團忽悠,演變到人機交互職能詐騙,集團化、專業(yè)化、智能化特點。深圳市公安局去年6月開通了中國國內第一條反信息詐騙咨詢專線,重點針對涉案件類警情開展快速接處,并對求助群眾開展宣傳勸導,全力對電信詐騙資金鏈實施攔截封堵。 公開資料顯示深圳警方開通反電信詐騙專線開通以來,共接群眾來電80萬余人次,最高一天達3964次;咨詢員直接勸阻近19886人避免被騙匯款,涉及金額達1.6億余元;幫助13203名事主快速攔阻被騙資金1.5億余元,其中全額攔阻2222起6193.3萬元。 除此之外,2013年12月26日,深圳市公安局反信息詐騙中心、騰訊公司、中國互聯網協會、銀監(jiān)局、三大運用商等機構發(fā)起成立“反信息詐騙聯盟”,作為中國首個實現“警、企、民”完整合作的網絡反信息欺詐組織,通過標記詐騙電話和短信、數據共享、案件偵破受理及安全防范教育等深度合作,向日益猖獗的信息詐騙產業(yè)鏈發(fā)起全面反擊。 某網站安全市場總監(jiān)王成:以前打擊信息詐騙,大家都是孤軍作戰(zhàn),我們通過這樣一個協作的平臺,多方協作平臺,就形成一個快速反應的機制,這個快速反應機制,能夠給協作方包括運營商、警方還有銀行,提供快速的信息,快速的阻截,甚至于在詐騙分子被詐騙用戶的過程中,資金還沒有完全轉出的過程中,我們就能通過警方的行政手段,通過銀行能進行資金的快速攔阻,那樣攔阻之后,甚至于凍結之后,我們再進行案件的跟蹤,這是互聯網公司在其中最大的價值。 半小時觀察:治理電信詐騙讓法律說話 一個電話、一條短信,一輩子的“保命錢”就瞬間被騙個精光。隨著通訊及網絡技術的快速發(fā)展,電信詐騙手段也不斷升級翻新,案件數量急劇增加。 2009年,全國電信詐騙犯罪案件數為8300多件,造成經濟損失2億多元; 2012年同類案件高達17萬起,經濟損失達80多億元。到2014年,全國電信詐騙發(fā)案更高達40余萬起,群眾損失107億元。2015年以來,部分地區(qū)此類犯罪發(fā)案率集中,有關工作陷入“防不勝防、打不勝打、越打越多”的尷尬之境。可以看出,對網絡詐騙,需要重拳出擊。2014年2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講話時指出: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對一個國家很多領域都是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因此,構建新的網絡安全秩序已經迫在眉睫。在這樣的態(tài)勢下,僅靠我們普通群眾的自我防范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需要從個人信息安全保護、針對電信犯罪等方面盡快健全法律,還需要建立起銀行、電信、公安、網絡等相關方的協作機制,進一步提升協作效率和力度,完善防范和打擊詐騙的機制,更好地保護廣大群眾的財產安全。 |
相關閱讀:
- [ 06-13]短信附帶鏈接慎點!大多含病毒 警方:馬上刷機
- [ 06-12]中韓防控MERS在行動 中國:已完成測序病毒基因組
- [ 06-11]新研究揭示艾滋病病毒如何侵襲健康細胞
- [ 06-11]韓MERS隔離者近4千人 專家:空氣不可能傳播病毒
- [ 06-11]北京一學校多名學生嘔吐發(fā)燒 疑感染“諾如病毒”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