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鼓勵引導社會力量辦醫倒逼公立醫院改革
2015-06-15 20:38:38??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王海云 王海云 |
分享到:
|
中新網6月15日電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網站消息,國家發改委負責人近日表示,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舉辦發展醫療機構,對公立醫院改革形成倒逼效應,激發醫改活力,促進醫療服務行業整體服務水平和效率的提高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促進社會辦醫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措施》)。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人就此回答記者提問。 問:請介紹一下文件出臺的背景和過程。 答:2010年以來,國務院先后印發實施了一系列鼓勵社會辦醫發展的文件。通過幾年發展,社會辦醫規模快速增長,服務水平逐步提升,政策效應不斷顯現。但總體上看,社會辦醫規模和服務量占比仍然較低,社會辦醫發展空間小、準入門檻高、人才瓶頸突出、監管機制不健全、社會氛圍不理想等困難和問題仍然存在,需要進一步加大力度破除體制機制藩籬,真心實意扶持社會辦醫。 為促進社會辦醫加快發展,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把制訂鼓勵社會辦醫政策措施列入2015年工作要點,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也將這一工作列為年度工作重點。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相關部門對社會辦醫政策落實情況開展了督導調研,實地走訪了38家社會辦醫療機構,聽取了近200位社會辦醫療機構負責人的意見建議。此后,又通過召開專家座談會和專題研討會等方式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針對突出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提出了相關對策,形成了《措施》并上報國務院印發。 問:當前促進社會辦醫有什么重要意義? 答:改革開放30多年來,社會力量不僅推動了我國經濟的蓬勃發展,也為社會事業的改革、發展注入了強勁的活力和動力。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舉辦發展醫療機構,推動形成公立醫院與社會辦醫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格局,既可以增加醫療衛生資源供給、優化結構,滿足多元化需求,也可以發揮社會辦醫療機構機制靈活的優勢,對公立醫院改革形成倒逼效應,激發醫改活力,促進醫療服務行業整體服務水平和效率的提高。同時,促進社會辦醫,還能夠釋放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有利于擴大內需、增加就業,對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雙引擎”具有重要意義。 問:請介紹一下《措施》的主要思路,重點考慮了哪幾個方面的問題? 答:《措施》堅持問題導向,堅持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將社會辦醫的大政方針落細、落實,努力實現準入、運營和監管等方面的公平待遇。一方面,著力消除阻礙社會辦醫療機構發展的政策障礙,解決好“玻璃門”、“彈簧門”等問題;另一方面,強化醫療安全,創新和完善監管機制,加強社會辦醫療機構監管。考慮到已有的政策基礎,《措施》不再重復總體要求、發展目標、基本原則等相似內容,而是直接針對問題,從進一步放寬準入、拓寬投融資渠道、促進資源流動和共享、優化發展環境等4個方面,提出了盡可能細化的政策措施,確實不適宜“一刀切”的給地方留出空間,鼓勵地方開展差異化探索。 |
相關閱讀:
- [ 06-04]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區主任申英秀考察福建三明公立醫院改革工作
- [ 06-03]泉州力推公立醫院改革 每年5000萬元投入市級公立醫院
- [ 06-03]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區主任申英秀考察三明公立醫院改革工作
- [ 06-03]泉州力推公立醫院改革:每年5000萬元投入市級公立醫院
- [ 06-02]漳州列入第三批公立醫院改革國家聯系試點城市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