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名犧牲民警之女眼中的肅寧槍擊案 千龍網訊 6月8日晚上發生的肅寧縣槍擊案,以及6月10日凌晨發生的肅寧縣公安局政委薛永清妻子跳樓事件,在網上引發了一片嘆息。有人在知乎網上提問“如何看待肅寧槍擊案犧牲政委妻子跳樓身亡?”吸引了許多網友關注,共有85條回答。關注度最高的,是發布于6月11日的一條回答,截至6月16日16時45分,獲得了4916個贊同,有336條評論。 為什么這條回答能夠獲得最多的贊同?不是因為文筆很好,也不是因為寫得長,還不是因為從整個行業現狀來發聲,主要是因為,作者“木冉”的父親,也是一名人民警察,2003年執行任務時被逃犯撞車犧牲了。犧牲時,年僅36歲,他的女兒11歲。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警察犧牲后,他們的孩子的聲音,他們的家庭的變化,最能觸動我們的心靈。 肅寧槍擊案發生后,網上不乏各種各樣質疑的聲音。比如,有網友認為,基層民警對涉槍案件的應變處置能力有待提高。“木冉”說,當時,她父親犧牲后,也有人說現在的警察根本不懂得什么戰術,這樣用命來硬拼不值得。她的父親,是將警車橫在了逃犯的車前面進行堵截,喪心病狂的逃犯并沒有減速而是直接撞了過來。在“木冉”看來,無論是她父親,還是薛政委,肯定沒有時間去想是否值得。 “木冉”的解釋很有道理。危急關頭,面對不確定情況,要求身處險境的警察既能很好地保護自己,又能制服犯罪嫌疑人,有點苛責。要是警察遇到危險首先想到的是怎么保護自己不受傷害,那才是令人擔憂的。肅寧槍擊案中,第一次交火,一名警察中槍倒下,薛永清就在第一現場。第二次交火,是在嫌疑人老宅,薛永清中槍。當時,村里一片漆黑,嫌疑人在暗處,警察在明處,怎么提高應變能力?難道要放棄抓捕嫌疑人?按照慣例,作為帶隊的最高指揮,薛永清應當在距離案發現場相對較遠的臨時指揮部負責調度指揮。他不去現場,或許就不會犧牲,可是,我們是希望還是不希望帶隊的警察去現場呢?答案是很明確的。 薛政委妻子跳樓,有人指責其不負責任。“木冉”說了她媽媽在丈夫犧牲后的精神狀況。“不認識我,不認識所有人,只是哭著叫爸爸的名字,暈倒了不知道多少次,家里的親戚在悲傷之余一秒鐘都不敢從媽媽身上移開視線,怕我們做什么傻事。”身為警察的妻子,難免天天要為丈夫擔驚受怕,然而,每次擔心都還是有希望的。直到有一天,希望變成絕望,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精神可能也就垮了。要求傷痛過度、精神崩潰的人跟正常人一樣負責任,不切實際,無濟于事。就像“木冉”的媽媽,“不認識所有人”,能要求她做什么?讓我們有些遺憾的是,薛政委妻子跳樓,她的哥哥沒有拉住。但愿類似的悲劇今后不再有。 肅寧縣公安局政委薛永清夫婦離世后,許多網友很關注他們的孩子和老人。警察犧牲了,一個家是不是就徹底崩塌了?經濟上,家中重要的經濟支柱倒了,精神上,勇斗犯罪嫌疑人壯烈犧牲加重了親人的悲痛。網友“木冉”說,那段時間的痛苦不忍過多描述也無法描述,幸好我們挺過來了。這樣的話讓人既感到揪心也稍感安慰。英雄的家人和后代比人們想象的要堅強。然而,“媽媽獨自帶著我生活了12年,承受著誰都無法理解的孤獨”,又讓人很難過。12年,她們依舊沒有走出巨大的心靈創傷。薛政委夫婦的孩子和老人,也許很長時間難以擺脫痛苦,假如我們不能給他們打氣,減少他們的傷痛,也請不要隨便揭他們的傷疤,往傷疤上撒鹽。 提到自己的職業,網友“木冉”并沒有跟父親作出相同的選擇。她說,小時候的夢想一直是像爸爸那樣當個警察,后來我還是猶豫了,可能警察這兩個字對于這個破碎的家庭尤其對媽媽來說真的太過沉重。 警察家庭對傷亡的敏感勝于普通的家庭。不僅烈士家庭這樣,在其他警察家庭也同樣存在。一名網友回答“如何看待肅寧槍擊案犧牲政委妻子跳樓身亡?”的提問時說,“我是警察。我們領導和教員經常說,警察能平安活到退休就是最大的幸福。”另一名網友說,前幾天看完這個新聞,趕緊跟爸打了電話,因為父親的年齡、職務甚至家庭都跟犧牲的薛政委極其相似。 因為職責所在,警察要承擔更大的風險,警察家庭要承受更多煎熬。給警察應有的敬意,是社會有良知的體現。 正如“木冉”所說的,“我承認這個行業中存在有問題的人,但真的不能代表所有。”在薛政委抓捕犯罪嫌疑人犧牲,其妻子跳樓身亡后,我們對警察這個群體的了解又多了一些。而執行公務犧牲的警察后人的講述,也讓我們對烈士的家庭有了直觀的認識。愿逝者安息,生者堅強,愿社會平安,也愿警察能少一些犧牲,警察家庭多些幸福,少些傷痛。 |
相關閱讀:
- [ 06-12]國際|美國爆血腥槍擊案1死8傷 槍手瘋狂開火|中國女留學生遭同伴綁架毆打
- [ 06-12]美國康州爆血腥槍擊案致1死8傷 槍手向人群瘋狂開火
- [ 06-10]公安部發唁電哀悼肅寧槍擊案犧牲民警及逝世家屬
- [ 06-10]河北肅寧槍擊案公安局犧牲政委妻子跳樓身亡
- [ 06-10]國內|河北肅寧槍擊案還原:政委被伏擊身亡|中石油卷巨款女經理落網細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