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巡視清單新詞:中海油存“近親繁殖”現象
2015-06-18 07:04:09??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央企群體的共性問題 除了新詞和針對具體單位的用詞,在這些巡視意見中,還有大量的相似說法,指向了央企這個群體的共性問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中央紀委廉政理論研究中心副主任孫志勇認為,這些說法,就是在表達中央從嚴治黨的決心,并體現震懾作用。 “兩個責任”落實不到位的問題,在反饋意見中出現17次。例如,對中移動和國家電網,中央第十二巡視組和第八巡視組的表述都是“黨組、紀檢組履行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監督責任有待加強”;而中央第五巡視組對國家電投的評價則表述為,“落實‘兩個責任’不到位,監督執紀問責失之于寬、松、軟”。 “利益輸送”問題,則出現16次,但表述有所區別。這其中,既指出國家電網群眾對少數領導人員動用國企資源搞利益輸送反映強烈,也指出中遠集團一些人開辦關聯公司承攬大量業務,還指出寶鋼集團“靠鋼吃鋼”等問題。 “這些問題都很嚴重,應得到足夠重視,因為它們顯示出,央企的問題不只有個體的腐敗,也可能是系統性問題。”楊偉東表示。 重塑央企地位的決心 巡視組頻頻爆狠話,其底氣從何而來?在孫志勇看來,底氣就是中央的決心和態度,以及巡視本身作為黨內監督的戰略性制度的地位。 這次巡視,針對的26家被巡視單位全是央企,在楊偉東看來,又有著其特殊性。央企占有公共資源,而這些資源可以形成利益,如何分配這個利益非常重要。例如,中央第二巡視組反映的中國海油“吃里扒外”問題,就是個別領導干部帶頭損害公共利益,這意味著如果不加管控,很容易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不怕說狠話引發被巡視者不滿,下決心重塑央企在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巡視的最終目的不僅是抓出幾個人來,更重要是讓央企發揮好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楊偉東認為。 即使是狠話本身,也應放到更大的背景中看。在孫志勇看來,自十八大以來,中央一直在改革文風、會風,不用陳詞濫調來說話,這也有效影響了巡視組的風格。“這種全新文風不是一時的,而是要長期體現在全面從嚴治黨的實踐中。” |
相關閱讀:
- [ 06-17]6家央企“巡視清單”公布 曝露國有資產流失風險
- [ 06-17]中紀委巡視問題清單 9家央企均有領導權力尋租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