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未來會怎樣,但是我們都夢想回到摩蘇爾,”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市郊一所學校改成的難民庇護所里,26歲的難民阿里對記者說。 去年6月10日,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攻占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蘇爾,并奪取伊北部和西部大片土地。根據伊拉克政府發布的數據,在180萬名摩蘇爾居民中,至少有60萬人流離失所。他們大多數人逃到鄰近的庫爾德自治區,但由于伊拉克中央政府與庫爾德自治區政府的矛盾,他們難以得到妥善安置,僅憑一點微薄的援助勉強度日。而阿里和他的家人以及其他一些人逃到了巴格達附近。 被迫離開生活了二十幾年的家鄉,是阿里心頭無法愈合的一道傷口。“當時我們來不及收拾東西,只帶上隨身衣物和一些錢就匆匆逃走。叔叔和堂兄留下來,說要和武裝分子決一死戰。我到巴格達后不久就聽到了他們的死訊。”說起這些,阿里的眼淚奪眶而出。 阿里說,希望國際社會幫助伊拉克軍隊打敗“伊斯蘭國”,這樣自己和家人就可以回到摩蘇爾。“我想回到朝思暮想的家鄉,要回我們的田地,讓我們原來的小店鋪重新開張。” 他握著記者的手說:“摩蘇爾是個很美的城市,希望新的一年我能邀請你到我在摩蘇爾的家里做客。” 尼尼微省議會安全委員會主席穆罕默德·巴亞提說:“三分之一以上的摩蘇爾居民為了自保被迫逃離,放棄這座曾經作為他們美麗家園的千年古城,成為無家可歸的難民,在伊拉克廣袤的沙漠和城市間穿梭流浪。” 今年5月17日,“伊斯蘭國”武裝占領伊拉克西部安巴爾省首府拉馬迪,大批難民通過橫跨幼發拉底河的一座浮橋從安巴爾省涌入巴格達,這座在地圖上看不到的小型浮橋也因難民的流動而出名。聯合國秘書長伊拉克問題特別代表發表公報說,有約23萬人為躲避安巴爾省的嚴重武裝沖突而流離失所。 在“伊斯蘭國”武裝進攻安巴爾省的這段時間里,政府軍因擔心“伊斯蘭國”武裝分子趁機滲入巴格達,在浮橋設置了檢查站,只有能在巴格達找到擔保人的逃難家庭才被允許通過。因此,每天都會有上千流離失所者擠在橋頭,急切地等待過河。 拉馬迪市民納吉帶著一家老小一邊氣喘吁吁地從浮橋上往巴格達走去,一邊對記者述說了拉馬迪陷落當天他們的悲慘遭遇。 “我印象中那應該是午夜12點半,恐怖分子像從天而降一般,突然間向我們發起了進攻,他們用迫擊炮彈猛烈地轟炸我所住城區的房屋和街道。”回想起當時的情景,納吉神色驚恐。“我們拼了命地在黑暗中朝遠離武裝分子進攻的方向奔跑,好多炮彈落在我們周圍。我們躲進商場的地下室,費盡周折才帶領一家老小逃離了拉馬迪。” 納吉說:“這幾天我非常擔心家里的情況,很想能快些回去看看。當時我一心想著保護孩子們,沒來得及收拾任何東西。我們只是老實本分的普通百姓,我們究竟犯了什么錯,讓我們受這樣的罪?” 他痛苦地說:“我們的軍隊逃了,美軍的空襲也沒能拯救我們。現在我身無分文,每天連吃飯的錢都沒有。我們現在就像行尸走肉一樣只能沿街乞討。我們今后能去哪里?” |
相關閱讀:
- [ 06-16]英專家:政府應招募電腦游戲制作者反擊“伊斯蘭國”
- [ 06-14]伊拉克軍隊與“伊斯蘭國”武裝分子爆沖突 57人喪生
- [ 06-10]“伊斯蘭國”性奴交易:一包煙帶走少女
- [ 06-09]外媒:美情報部門截獲“伊斯蘭國”重要情報
- [ 06-05]美國打擊“伊斯蘭國”行動難言樂觀 盟國各懷心思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