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推出一攬子舉措盤活“沉睡”資金 用到急需地方
2015-06-20 20:47:05?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孫勁貞 孫勁貞 |
分享到:
|
繼本月1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亮出八項舉措以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19日國務院又印發《推進財政資金統籌使用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匯總發布十項一攬子措施,再度釋放積極財政政策加力增效信號。 把碎片化資金聚零為整 《方案》指出,推進財政資金統籌使用,避免資金使用“碎片化”,盤活各領域“沉睡”的財政資金,把“零錢”化為“整錢”,統籌用于發展急需的重點領域和優先保障民生支出,增加資金有效供給,是創新宏觀調控方式的重要內容,也是用足用活積極財政政策的關鍵舉措。 《方案》提出了推進財政資金統籌使用的十條具體措施。一是推進項目資金的統籌使用;二是推進重點科目資金的統籌使用;三是推進部門資金的統籌使用;四是推進政府預算體系的統籌協調;五是推進跨年度預算的統籌協調;六是推進規范各類收入及其統籌使用;七是推進財政存量資金的統籌使用;八是推進預算編制和預算執行的統籌協調;九是推進債務資金的統籌使用;十是推進轉移支付資金的統籌使用。 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白景明表示:“把碎片化的資金聚零為整,用到發展最需要的領域,既能增加資金的有效供給,增強經濟發展動力,又能促進保障和改善民生,體現了政府宏觀調控方式的創新。” 推進項目資金統籌使用 財政資金是否用到實處,最終都體現在一個個項目上。十項舉措中,推進項目資金統籌使用居首位,這關系到當前國務院關注的重大項目能否有效落地。 《方案》要求,推進項目首先要做好前期準備,包括提前做好項目可行性研究、評審、招投標、政府采購等工作,確保預算一旦批復或下達,資金就能實際使用。此外,要加快項目預算批復和下達,并跟蹤項目進度建立動態調整機制,確保項目有效推進。 當前,財政收入增速放緩,有限的資金要用到哪里,《方案》也做出明確規定。《方案》指出,要重點推進科技、教育、農業、節能環保、醫療衛生等重點科目資金的統籌,既要統籌安排當年預算資金,也要加快消化歷年結轉結余資金。 白景明表示,這些措施都體現了當前保重點支出的調控意圖,更有助于經濟穩增長、調結構和惠民生。 與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相結合 統籌資金使用,最終要體現在所有的預算一個“盤子”、收入一個“籠子”、支出一個“口子”,促進財政資金優化配置,推動建立現代財政制度。對此,《方案》也做出進一步規定。 《方案》提出,對中央基建投資、中央科技資金安排支出的項目,其他財政資金可不再安排或減少安排,避免重復安排支出和固化投向;對政府性基金預算中未列入政府性基金目錄清單的收入項目,除國務院批準的個別事項外,3年內逐步調整轉列一般公共預算,并統籌使用。 根據《方案》,從2016年1月1日起,將水土保持補償費、政府住房基金、無線電頻率占用費、鐵路資產變現收入、電力改革預留資產變現收入等5項基金轉列一般公共預算。 白景明表示,國務院《方案》將推進財政資金統籌使用與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結合起來,既立足解決目前預算執行偏慢、財政存量資金規模居高不下的突出問題,把盤活的資金統籌安排使用;又著眼長遠進一步加大各類資金整合力度,完善政府預算體系,更加清晰勾勒了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的改革路徑。 (新華社北京6月19日電 記者韓潔)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