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學區房:家長不能承受之重 □記者 趙琬微 北京報道 近兩年來,北京市在國家大力實施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打出了破解義務教育階段教育均衡的“組合拳”,采取多種手段推進教育均衡發展。然而,“學區房”仍然炙手可熱,價格依舊高企,成為一些家庭的沉重負擔。 “為了孩子,買還是不買?”——糾結在家長心頭的學區房,不僅是教育資源分布的指示牌,也成了衡量推進教育均衡效果的風向標。 總價高出200萬 “學區房”成風險投資 在北京外企工作的王先生今年花費610萬元購得一處北京史家小學的學區房,這套建于上世紀80年代的老房子采光、格局并不理想,單價7萬多元一平方米,總價比周邊同類戶型貴出200多萬元。但在他看來,這項投資是值得的。 “北京現在嚴格劃片就近入學,學區房成了一個保值的投資。過幾年,我的孩子用完了學區名額,我再把房子賣出去,只要這所小學不搬家,我應該也不會虧。”他說,在北京愿意花重金為孩子上學買入門券的家長實在太多了,這間房子比起其他學區房還算實惠。 記者采訪了解到,大多數父母都希望為孩子提供最好的成長環境。一些有一定經濟實力的家長認為,在入學政策透明的環境下,為孩子花錢買一個學區,比托關系、找人等其他方式的“擇校”更省心。 不過,孩子已經上了一所重點小學的張女士正發愁換房子,準備出售自己名下的一套學區房。她說,孩子上學后,她發現房子面積實在太小,居住質量差。“一共40多平方米,當時一家三口住著,后來老人來幫忙帶孩子,一下就住不下了。” 她說,當年為了孩子的入學名額,全家節衣縮食也只夠買這個面積的小房子,都忘了住房的基本功能是要住人,住房條件太緊張也會影響孩子的成長環境。如今房子的確升值了、孩子也正常入學,但是一家人面臨的是另外一輪“折騰”,換個能正常居住的房子。而搬家后孩子要面臨上學遠、起床早、接送難等一系列新問題。 除了價格昂貴、面積小等明顯缺點,購買學區房還面臨政策變化的風險。不久前,北京西城區宣布劃區范圍新政策后,某個片區的家長感到非常沮喪,他們發現距離小區較近的一所優質初中校,被劃片進入旁邊的一個片區,認為自己的片區“悲劇”了。 2015年,北京東城區、西城區、石景山區等區縣首次明確限制同一房屋地址入學名額問題,規定同一處房屋地址6年內只能解決一次入學申請,有的區甚至規定9年內協調一次入學申請。這意味著學區房的名額可能已經被占用了,幾年內不能再次使用,這也令許多準備購買學區房的家長望而卻步。 “為了孩子,買還是不買?”一位30出頭的年輕媽媽感到非常困惑,在周圍人的影響下,孩子剛剛2歲的她已經開始關注“學區房”。“我是個比較重視教育的媽,為了孩子上個好點的幼兒園已經傾盡全力,舉家搬到幼兒園邊上居住。”但她實在無法判斷未來幾年內的學區動態,又怕錯過“囤房”的好時機,一想到這些就感到頭痛不已。 突擊購買“天價學區房” 或得不償失 “東城區新景小學原本是一所普通小學,2014年,新景小學和名校崇文小學結合深度聯盟,由同一個校長兼任兩校校長。”北京市東城區教委負責人說,這種深度聯盟最廣泛的意義是一所大校帶動另外一所小校,結對發展,資源共享。 史家小學與史家小學分校、培新小學與永生小學、黑芝麻小學與織染局小學……僅東城區,目前就有21對深度聯盟校,此外還有8對對口直升校。學校與學校之間密切聯系猶如一個貫通器,成為師資、管理、教研教學、學生評價等方面逐漸步入一體化的契機。 在北京,通過名校辦分校、集團化辦學、校際聯盟等方式,多所優質中小學的輻射效應顯現,帶動不同片區的教育質量趨于整齊。但另一方面,也帶來了部分學區房價格的輻射相應。一些原本普通的小學,由于與名校結盟或者對口直升優質初中,周邊的房產價格也迅速上漲,成了新晉的“名學區”。 北京最大的房產中介機構的網站上有“優質學區”專題頁面。一位資深房產經紀人告訴記者,隨著教育均衡的推進,越來越多的普通學校進入知名學校的教育集團,也有了學區房的資格。但他發現,隨著學區房的范圍不斷擴大,價格也更加理性。 2014年以來,北京中小學教育資源的布局發生了較大變化。在《北京新教育地圖》上,隨著優質教育資源量上的擴大和空間分布上的擴散,會使得上好學校的機會大大增加,原有所謂學區房的意義在逐漸發生變化。 “過去家長為了追求某一個學校名額,在胡同里購得幾平方米的房子,花上一兩百萬元的現象的確存在。”北京市教委新聞發言人說,但隨著入學信息更加透明、要求更加嚴格,追求“天價學區房”風險越來越高。一方面,通過細化入學要求抑制商家對學區房的炒作,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深化改革,推進義務教育階段教育均衡。 北京自2014年起開始使用全市統一的小學和初中入學服務系統,一是預測適齡少年兒童入學數量和分布,做好入學服務;二是利用信息化手段規范入學流程,保障公平、公正。通過這種全市統一的入學服務系統、學籍管理平臺,全程監控入學過程,有效防范通過轉學、借讀等方式變相擇校。 今年起,這個入學平臺注冊身份信息驗證結果也將大大提速,審查結果可以“兩個小時內通過網絡和手機下發”,根本來不及“做手腳”。對于一些熱門校區,如果出現學位不足的情況,錄取將優先兒童與父母戶籍一致、自有產權房且落戶年限較長的情況,這些要求都可能讓入學前購買“天價學區房”得不償失。 事實上,通過重新整合教育資源布局、名校帶弱校實施集團化辦學、對口直升校等一系列改革,已有越來越多的普通小學享受“牛校”資源。今年,北京市還將大力推動九年一貫制的改革,讓更多的孩子可以從小學“直升”初中,打消家長對未來升學的擔憂。 義務教育真正均衡 才能“擺平”學區房 為了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北京將繼續推進學區制改革,使得義務教育入學范圍由以往的學校點狀服務向學區片內多校劃片過渡。因此,某一學區房固定上某一學校的情況也會隨之發生變化。北京市教委針對學區房的現象曾作出專門回應,建議家長對學區房持謹慎態度,不要盲目追祟。 “真正的優質教育資源,是適合學生發展的資源,是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資源。”北京市教委有關負責人說,“長期以來,學校和學生被人為分成三六九等,教育資源還習慣于向老牌名校傾斜,教師喜歡教‘尖子生’,這不是我們期望的教育生態。”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如果薄弱校的辦學標準和教師素質切實得到提高,那么,學區房的價格就自然會降下來,直到很多地區的學區房概念消失。在大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禁止擇校的同時,應進一步明確義務教育均衡的時間表。 也有專家提出,均衡教育資源不能簡單“削峰填谷”,把好學校和差學校混起來,應該用規范、長期的師資流動,真正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讓“牛”老師流動起來。已經形成深度聯盟、集團校的學校,應該將其內部師資流動情況更加透明、公開,讓家長和社會見證其“深度聯盟”的進展與成效。 據了解,北京市將逐步建立起優秀教師跨校兼職制度,一方面,鼓勵教師多勞多得、優績優酬。另一方面,北京市將建立教師績效工資逐步提高的機制,鼓勵一線、骨干教師承擔教改任務,以此促進師資流動。隨著優質教育資源量上的擴大和流動,享受優質教育的機會將大大增加。 “北京市《關于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意見》明確了到2020年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總體目標是推進優質均衡發展。”北京市教委有關負責人說,實現教育公平,根本之策是拓展優質教育資源的覆蓋面,讓不同片區的教育質量趨于整齊,使生源、師資、教育經費投入指向教育公平、均衡,滿足人才培養規律的要求。 |
相關閱讀:
- [ 06-26]兒童掙脫家長掉下站臺 法院判鐵路局免責免賠
- [ 06-26]校長被PS上小學畢業照 家長擔憂給孩子不良影響
- [ 06-25]等在考場外的家長們
- [ 06-25]白血病童家長組空調清洗隊自救 緩解醫療費壓力
- [ 06-25]高招咨詢會支招志愿填報 考生家長免費入場咨詢
- [ 06-24]3歲男童打噴嚏鼻塞被家長誤當感冒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