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源潮在第四屆世界和平論壇開幕式上的致辭(全文)
2015-06-27 19:21:24?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黃麗紅 陳暉 |
分享到:
|
新華網北京6月27日電 共同構建人類和平安全命運共同體 ——在第四屆世界和平論壇開幕式上的致辭 李源潮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和聯合國成立70周年,本屆論壇以“同舟共濟:理解、協商、互助”為主題,很有現實意義。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當今世界,各國利益交融、興衰相伴、安危與共,要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在此,我愿就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談幾點看法,與大家交流。 一、人類正在走向同舟共濟的命運共同體 人類歷史是一個多種文明相互激蕩、相互交融的過程。人類從最初各自分散活動,到結成社會與國家形態,又經歷過數千年相互爭斗、征戰不止的時代,才意識到全人類命運的共同性。這是文明的進步,是歷史的大勢所趨。兩次世界大戰的慘痛災難提醒人們,你死我活的對抗和廝殺會把人類引向滅亡,只有全人類的共同解放才能解放每個人自己。當今時代,世界各國發展的共同性、利益的共同性、挑戰的共同性、治理的共同性日益突顯,智者必須順應時代潮流,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意識。 首先,科學技術的創新和生產力的發展使人類的基本活動——物質生產方式表現出越來越強的共同性。市場機制的全球化整合和互聯網的全球性覆蓋是其重要動力。大到波音747,小到智能手機,都由數十個國家的幾百家廠商合作生產。中國網商阿里巴巴去年“雙十一”一天實現全球銷售額570億元人民幣。國際上有學者提出了“零邊際成本社會”概念,認為網絡功能使生產與服務的邊際成本趨近于零,將開創人類協同共享的新時代。 其次,世界各國、各區域的發展繁榮已體現出越來越明顯的共同性,貿易、金融、投資、資源供給、教育、旅游、科技創新等都在深度全球化。2014年,全球商品出口總額18.4萬億美元,中國在其中占首位;全球對外直接投資1.26萬億美元,中國接受外資1200億美元,對外投資1160億美元;全球旅游11.4億人次,中國出境人數突破1億人次。 同時,人類應對挑戰、化解危機越來越顯示出共同性,金融危機、恐怖活動、氣候變暖、疫病傳染、貧富差距成為各國面臨的共同難題。7年前次貸危機從美國爆發后迅速波及全球,世界經濟連年下滑,至今復蘇艱難。埃博拉疫情成為幾十年來最嚴重的公共衛生危機之一,中東呼吸綜合征又向人類提出了新的挑戰。 還有,全球治理、建立秩序也體現出越來越明顯的共同性,消除戰爭、預防危機、反恐合作、科技創新、金融監管、氣候控制、發展援助、全球脫貧,僅靠個別或少數國家難以解決,只有在全球合作下才能有效進行。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在全球化和互聯網無孔不入的覆蓋下,生活在不同文化、不同種族、不同宗教和不同社會制度中的72億人民,只能同乘一艘“諾亞方舟”。各個國家,從政府、企業到社會民眾,都需要有同舟共濟的意識,認識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維護人類命運共同體,發展人類命運共同體。在互利合作中爭取共同利益,應對共同挑戰,推進共同治理,實現共同發展,促進共同安全。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有兩條現實路徑:一是推進區域發展一體化。二戰后尤其是近20多年來,區域一體化戰略加快推進。歐盟一體化從經濟到政治安全領域全面推進,北美經貿一體化日益緊密,拉美地區一體化進程加快,非洲也在朝一體化方向努力。亞洲是當今世界最具發展活力和潛力的地區之一,但一體化進程相對滯后。加快亞洲一體化建設,是亞洲發展的內在需要,是構建亞洲命運共同體的必然選擇。二是構建解決人類最關注問題的共同體機制。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和二十國集團(G20)是解決全球和平安全與包容性發展的重要機制,上合組織、亞信、中國與東盟領導人會議(10+1)、東盟與中日韓領導人會議(10+3)在促進地區和平與發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當今世界面臨的新問題、新挑戰復雜多樣,需要我們不斷創新共同體機制,推動國際治理體系向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方向發展。 |
相關閱讀:
- [ 06-27]世界和平論壇在清華舉行 李源潮致辭
- [ 06-13]李源潮:秉持親誠惠容 深化互利合作
- [ 05-26]李源潮會見斯洛伐克國民議會議長
- [ 05-26]李源潮在廣東調研時要求群團干部踐行"三嚴三實" 更好服務群眾
- [ 04-21]李源潮會見柬埔寨奉辛比克黨主席
- [ 04-20]李源潮會見香港新界社團聯會訪京團
- [ 04-14]李源潮會見澳大利亞自由黨代表團
- [ 03-29]國家副主席李源潮會見新加坡副總理張志賢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