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源潮在第四屆世界和平論壇開幕式上的致辭(全文)
2015-06-27 19:21:24?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黃麗紅 陳暉 |
分享到:
|
二、中國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導者、推動者、維護者 當前,中國人民正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中國人民的命運與各國人民的命運息息相關、休戚與共,中國人民的夢想與各國人民的夢想緊緊相連。 中國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積極倡導者。中國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倡導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提出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真實親誠的對非工作方針。習近平主席連續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亞洲命運共同體”、“周邊命運共同體”、“中非命運共同體”、“中拉命運共同體”、“亞太命運共同體”等重要倡議,這些都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和積極響應。 中國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務實構建者。長期以來,中國積極參與多邊合作,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中國推動建設“一帶一路”,對接沿線國家發展戰略,將使亞歐非40多億人口共享發展機遇和紅利。中國出資近300億美元發起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出資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推動互聯互通建設,支持沿線國家互利合作。中國克服轉型發展的壓力,大力推進節能減排,2014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比10年前分別下降30%和34%,為改善全球氣候和環境保護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堅定維護者。中國堅定維護二戰勝利后的國際秩序與和平機制,維護以《聯合國憲章》為基礎的國際關系基本準則,維護聯合國及安理會的權威與作用。中國迄今已參加聯合國29項維和行動,是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中派出維和人員最多的國家。中國積極推動多邊貿易體制和全球貿易自由化進程,維護世貿組織主渠道地位,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推動建設更加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國際經濟與金融體系。 三、以理解、協商、互助精神構建人類和平安全命運共同體 和平安全是人類共同發展的前提。我們應發揚理解、協商、互助的精神,攜手構建人類和平安全命運共同體。 第一,通過理解達到友好、尊重、平等。60年前,亞非29個國家和地區領導人在萬隆會議上求同存異,在中印緬倡導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提出了處理國家間關系的十項基本原則,促進了亞非人民的團結合作。“條條大道通羅馬”,各國國情不同,發展道路多種多樣。應當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的權利,不以道路論親疏、不以大小論高下、不以貧富論尊卑,而應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友好交往,夯實和平安全的互信基礎。 第二,通過協商達到和平、和睦、和解。鄰里之間難免磕磕碰碰,國家之間也會有矛盾分歧。歷史證明,武力不能消除爭議,戰爭將會導致災難,協商才有長久和平。上世紀90年代,中國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通過友好協商并簽署協定,妥善解決了歷史遺留的邊界爭議,并在此基礎上成立上海合作組織,維護了本地區的和平穩定。中國通過友好協商同8個周邊國家簽署了睦鄰友好合作條約,正在商談簽署中國-東盟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并愿同所有周邊國家商簽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很多國際熱點問題成因十分復雜,武力解決難有出路,協商對話才能實現和解。對多年不能解決的歷史爭斗,應以協商化糾紛,以協商止干戈,以協商促和平,努力實現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文化和諧共生,不同國家、不同制度、不同社會和平共處。 第三,通過互助達到共同發展、共克時艱、合作共贏。中國人把“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作為崇高的道義。長期以來,中國對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累計向166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了4000億元人民幣援助,同時中國也得到了世界各國的幫助和支持。中國積極引導“聯合國2015年后發展議程”,使之更加關注解決發展中國家、特別是非洲和最不發達國家面臨的困難。埃博拉疫情發生后,中國與國際社會一道,伸出援手、通力合作,使疫情得到及時控制。面對更加艱巨繁重的發展任務,我們應加強互助,拓展南南合作,促進南北合作,推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發展伙伴關系。 今年,世界許多國家和聯合國都專門舉辦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目的是警示世人,珍惜和維護來之不易的和平,不允許戰爭悲劇重演。讓我們牢記歷史,面向未來,攜手努力,共同構建人類和平安全命運共同體,開創人類持久和平的新時代! |
相關閱讀:
- [ 06-27]世界和平論壇在清華舉行 李源潮致辭
- [ 06-13]李源潮:秉持親誠惠容 深化互利合作
- [ 05-26]李源潮會見斯洛伐克國民議會議長
- [ 05-26]李源潮在廣東調研時要求群團干部踐行"三嚴三實" 更好服務群眾
- [ 04-21]李源潮會見柬埔寨奉辛比克黨主席
- [ 04-20]李源潮會見香港新界社團聯會訪京團
- [ 04-14]李源潮會見澳大利亞自由黨代表團
- [ 03-29]國家副主席李源潮會見新加坡副總理張志賢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