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署:各項審計移送重大違法違紀問題800多起 昨天,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受國務院委托,向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5次會議作了《2014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報告反映的各項審計共移送重大違法違紀問題800多起,目前,有關部門正在按照法定程序進一步查處。另外,對44個中央部門的審計顯示,大多單位在“三公”經費、會議費等管理使用方面存在違規問題。 “三公”經費 科技部等33個單位變相配公車 審計報告顯示,44個中央部門及303個所屬單位2014年度預算執行總體較好,“三公”經費和會議費支出比上年下降27%,部門本級公務用車改革基本完成?!叭苯涃M、會議費審計發現的違紀違規問題,與上年相比涉及的部門本級數量和金額明顯下降,但很多違規問題“下沉”至所屬單位。 審計發現,有的部門預算編報和執行還不夠嚴格。如農業部、司法部在部門預算中編報對地方專項轉移支付6.14億元。國家工商總局、文化部等8個部門和單位多申領人員經費或項目經費1635.19萬元。 預算執行中,國土資源部、交通運輸部等7個部門和65個單位將項目經費或公用經費4.75億元調劑用于人員支出。此外,還發現政府采購、資產管理和賬務處理不規范等問題金額39億元。 因公出國(境)方面,衛生計生委、貿促會等5個部門和單位的8個團組擅自更改行程或境外停留時間,如故宮博物院的5人團組在智利、巴西期間,擅自增加4個參觀城市,還向審計提供虛假行程單。 海洋局、新華社等26個部門和單位超范圍、超標準列支或由企事業單位等承擔出國(境)費用1105.33萬元。 公務用車和公務接待方面,科技部、文化部等33個部門和單位長期占用其他單位車輛,或以租賃方式變相配備公務用車122輛。貿促會、中科院聲學研究所等21個部門和單位擠占其他支出用于車輛購置、運行維護以及違規發放交通補貼等,共計1058.19萬元。工程院、商務部等10個部門和單位超標準列支或由其他單位承擔公務接待費169.66萬元。 會議費方面,國家民委、司法部等27個部門和單位在京外、非定點飯店召開會議134個。環保部、工信部等26個部門和單位超標準支付、虛列支出或由其他單位承擔會議費346.05萬元。 津補貼方面,住建部、外交學院等40個部門和單位轉移、挪用或套取財政資金等2.54億元,用于發放勞務費、職工福利等。國土資源部、中國海事服務中心等36個部門和單位違規發放津補貼或獎金、實物等共計6466.41萬元。環保部、國家稅務總局等26個部門和單位的103名干部,違規在所屬企業、社團兼職取酬473.18萬元。 ■相關新聞 46個中央部門單位本級違規減少 昨日,審計署發布第24號公告,公布了46個中央部門單位2014年度預算執行情況和其他財政收支情況審計結果。從審計結果看,部門本級違規問題大量減少。但一些部門或其所屬單位還存在預算編報和執行不夠準確和規范,預算管理不夠嚴格等問題。 這46個部門是:外交部、國家發改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國家民委、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財政部、人力社保部、國土資源部、環保部、住建部、交通部、水利部、農業部、商務部、文化部、衛生計生委、人民銀行、國資委、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工商總局、林業局、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新華社、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社?;饡?、海洋局、全國臺聯、貿促會、中共中央直屬機關事務管理局、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政協全國委員會辦公廳、中國殘聯、央視、央廣、中國國際廣播電臺。 數據顯示,中央財政本級“三公”經費支出總規模逐年縮減,2014年為65.66億元,2015年度預算為63.16億元。 ■權威解讀 審計署: 央視郭振璽涉嫌利用評選牟私利 審計署相關負責人昨天介紹,審計移送的800多起重大違法違紀問題,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多發生在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和國有資源相對集中的領域。其中:土地和礦產處置方面問題567起,財政資金分配、信貸發放、企業改制等方面問題151起。如云南省第一醫院原院長王天朝違規要求進口醫療設備供應商在中標后,將采購合同“委托”其親屬參股企業代理牟取暴利,并接受藥品供應商出資購買的房產等財物。 多與公職人員濫用權力、內外勾結有關。審計移送的重大違法違紀問題涉及公職人員2200多名。如湖南省發展改革委原總經濟師楊世芳等人利用審核中央投資補助的便利,通過親屬控制的3家中介承攬有關申報和評審等服務牟利,僅3個項目就涉嫌騙取中央投資補助1300多萬元。 利用各種“軟權力”牟利。主要是通過掌控國有資源儲量、建設發展規劃、證券市場交易等未披露信息以及設定相關交易準入標準等不當獲利,此類問題涉嫌個人非法牟利50多億元。一些人員的親友還“迂回”獲取內幕信息牟利,如南方電網原副總經理肖鵬的親屬涉嫌利用多家電力供應商的內幕信息炒股,連續8年無一虧損、年均收益率近50%。 以社會公益事業、落實政策等為招牌暗箱操作。在新聞宣傳、涉外招商引資等方面發現此類問題50多起,如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原總監郭振璽等人涉嫌利用組織有關評選活動的影響,以廣告代理或接受贊助的名義牟取私利。有的還利用境外業務監管漏洞,或夸大境外礦產資源勘探規模,或以引進高新技術為名引入過時技術、廢舊設備,從而騙取或侵占國有資金。 簡政放權 行政審批違規收費7.24億元 審計發現,一些部門和地方簡政放權力度不夠,質檢總局等管理的12項行政審批事項尚未按要求取消或合并,有的部門單位將行政審批相關事項直接委托或變相指定所屬單位辦理,2014年違規收費7.24億元,其中11個中央部門和4個省的環保、住建部門違規收取評審、認證等費用2.77億元。 藥企偷逃稅 60家藥企涉嫌偷逃稅60多億 對醫藥購銷企業的審計顯示,一些藥品經銷企業利用虛開發票偷逃稅款問題仍較突出。2010年以來,審計署陸續揭露了葛蘭素史克公司等多家醫藥企業虛開發票的問題線索。為防止國家稅款流失,今年重點抽查了60多家藥品經銷企業增值稅發票使用情況,發現虛開藥品銷售發票200多億元,涉嫌偷逃稅60多億元,有的企業是專門的開票公司;同時,稅務機關對其中36家企業從未進行過稽查,對其他29家企業的稽查也不到位。 土地出讓 88個城市新區突破土地或城市規劃 審計報告中專門列明了土地出讓收支和耕地保護情況審計結果。從29個省本級、200個市本級和709個縣的審計情況看,土地出讓收入少征3664.23億元,通過收入空轉等方式虛增1467.78億元;支出中違規用于彌補行政經費、對外出借、修建樓堂館所等7807.46億元;征地拆遷中,一些地方和單位少支付補償17.41億元,編造虛假資料等套取或騙取補償10.57億元。 在建設用地方面,違規超計劃或超規劃審批、越權或拆分審批、少批多征或未批先征等批地征地38.77萬公頃,違規協議出讓、虛假“招拍掛”或“毛地”出讓等供地14.43萬公頃,違規以租代征、改變規劃條件等用地21.86萬公頃。 土地利用和耕地保護方面,抽查236個城市新區中,有88個突破土地或城市規劃,152個占用的12.21萬公頃(占規劃的8%)土地長期未用;1742個地方開發區中,違規審批設立的有1135個(建成面積69.1萬公頃),還有553個違規擴區379.15萬公頃。審計已向有關部門移送重大違法違紀問題397起。 安居工程 92.48億元專項資金被挪用 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蹤審計方面,有92.48億元專項資金被挪用于出借、還貸、資金周轉等,還有6.2億元被套取或用于彌補經費不足等。有4.4萬戶不符合條件的家庭(占抽查享受待遇家庭的1%)違規享受住房2.55萬套、補貼3612萬元;有5895套住房被違規用于經營或出售。審計已向有關部門移送重大違法違紀問題39起。 ■相關新聞 上海有關部門對安居工程違規收費 審計署昨日發布的《2015年5月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政策措施貫徹落實跟蹤審計結果》公告顯示,上海市政府有關部門違規出臺文件,對保障性安居工程征收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2011年和2012年,上海市大型居住社區建設推進辦公室違反有關規定,出臺文件要求大型居住社區范圍內的普通商品房、經濟適用房、市屬動遷安置房等各類房屋,按比例分攤征收市政公建配套費;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市財政局也違反相關規定,聯合出臺文件對保障性住房項目征收配套費。 地方債 個別地區債務償還出現困難 審計署結對地方政府性債務情況持續進行跟蹤審計。從今年的跟蹤審計情況看,個別地方政府性債務償債壓力較大。至2013年6月底全國地方政府負償還責任債務中,需在2015年償還的有1.86萬億元(占17%)。 對此,審計署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新預算法和國務院發布的意見,從2015年開始對地方政府性債務實行規??刂坪皖A算管理,一些地方在2014年年底前加大了融資力度,這是前一階段債務增長較快的原因之一。另外,由于確定抽樣的原則是債務負擔較重或增長較快的典型地區,不能以審計抽查地區的債務增長情況簡單推算全國情況。 北京晨報記者 鄒樂 |
相關閱讀:
- [06-29] 審計署:國開行等3金融機構違規發補貼17億余元
- [06-29] 審計署:住建部等挪用套取2.54億發福利
- [06-29] 審計署:46中央單位審計查出142億“問題資金”
- [06-29] 國內|審計署:46中央單位審計查出142億"問題資金" 13家央企發現違紀線索
- [06-29] 審計署:中電投下屬企業1753萬買高檔酒
- [06-29] 審計署發布14家央企審計結果 13家發現違法違紀線索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