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杠桿引發的多米諾骨牌效應正在繼續發酵。
“我們營業部已有20%的兩融客戶到了需補錢的位置,維持擔保比例低于130%。”6月26日收盤后,業內人士爆料稱,少部分融資客已經爆倉。
當日“股災”再現,滬綜指單日暴跌7.4%,深成指重挫8.24%,創業板跌幅逼近9%,兩市超過2000只個股跌停,同時滬深300期指和中證500期指更是歷史罕見地全線跌停,可謂將“六絕魔咒”演繹到了極致。
事實上,僅在過去兩周,滬綜指就連續跳空下跌近1000點,滬深300期指主力合約的對應跌幅更接近1200點,回落的幅度和速度都大大超乎市場預期。連續暴跌導致不少投資者利潤大幅回吐甚至虧損嚴重,并引發部分杠桿資金主動或被迫平倉所導致的“多殺多”式踩踏,更無需言明多少期指多頭已被爆倉出局。
中國證券報記者從業內獲悉,伴隨著這輪“杠桿牛”的急速殺跌,1:5的杠桿資金已被明顯擠出,上周的兩根大陰線威脅到1:4-1:2.5的杠桿資金,而杠桿比例約為1:1的兩融資金大部分尚在警戒線內,兩融業務總體健康、風險可控。
那么,本次“殺杠桿”會否結束牛市?大多數分析師并不以為然。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牛市基調并未發生根本性改變,近期杠桿資金的收緊,有助于當前市場從“快牛”向“慢牛”調整。而降息、降準靴子超預期落地,將改善市場預期,并有望遏制恐慌性的拋盤。短期來看,大調整可能已近尾聲,震蕩將是未來主基調。
融資客恐慌出逃
“敬畏市場啊!今天聽說營業部里首次出現融資融券爆倉的真實案例了。”面對6月26日的“股災”,有人在新浪微博上如是表示。這一說法印證了此前某券商內部人士關于“業內有少部分融資客已爆倉”的表述。
從盤面上看,繼6月15日至19日當周滬綜指深跌13.32%、25日A股尾盤大幅跳水拖累滬指大跌3.46%后,26日A股再現單邊暴跌模式,滬指盤中連續下破4400、4300、4200點關口,最終收跌7.4%報4192.87點,日跌幅創8年來新高。兩市超2000只股跌停,紅盤個股不足60家,實屬歷史罕見。
若從6月12日創下的七年多來新高5178.19點開始計算,短短9個交易日內,滬綜指就下跌了近1000點,累計跌幅高達19%,連續兩周的跌幅是有漲跌幅限制以來的歷史最大跌幅。
杠桿牛市此番調整力度顯然大大出乎市場意料,市場下跌引發的平倉風險從場外配資向兩融業務擴散,一些杠桿高、倉位重的融資客已然置身于爆倉臨界點。
“近期的暴跌使得去杠桿過程大幅加速,不僅配資炒股數量大幅減少,同時也使得正常融資融券數量受到嚴重影響。”方正中期期貨研究員彭博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身邊有幾位朋友5月一直都是100%的杠桿,即100萬元,融資80-90萬元炒股,這次大跌后,上周基本都清理干凈了,出現凈虧損20-30萬元的還算比較好的。”
“6·26”盤后,更有融資客訴苦稱:“6月2日好不容易湊錢開的融資賬戶,倉位已經全部買入興業銀行,今天融資的杠桿已經變成了180%,不知道還能不能抗得住等得到黎明!”
還有營業部人士表示:“大盤漲的時候客戶多,一天忙得要死,大盤跌的時候,一天也忙得要死,因為融資破保的多,要平倉的也多。”據悉,不少客戶經理在26日下午通知維持擔保比例低于130%的客戶補充保證金。
滬綜指的連續暴跌,加速了融資客的恐慌性拋售,滬深股市兩融余額出現了年內罕見的連續四日回落。截至6月25日,兩市的兩融余額從22730.35億元的歷史高點減少了848.13億元,至21882.22億元,其中融資余額減少了847.92億元,至21818.43億元,融券余額則回升至63.79億元。
隨著兩融開始出現爆倉,自認“風險可控”的券商也坐不住了。近日一份發給證券營業部總經理的通知開始在業內流傳,通知稱,“近期市場波動較大,我司融資融券已出現部分客戶低于130%的平倉線,后期市場若出現更大的波動則低于130%平倉線的客戶將會大量出現。”為預防極端情況的發生,該券商要求各營業部嚴陣以待,做好風險管控。
不過記者從業內得知,目前因個股下跌而引發的融資盤強平等風險事件并不普遍,券商營業部追加融資保證金資金的情況同樣較少,兩融風險總體可控。
降杠桿效應顯現
這一輪牛市又被稱為“杠桿上的牛市”,市場普遍認為,前期大量的場外配資與場內融資融券形成的高杠桿成為前期牛市暴增的最大推動力,近期大盤殺跌則被視為去杠桿進程。
“滬綜指沖擊5200點敗北后,短期資金面緊張已經令市場風聲鶴唳,監管層嚴查場外配資則引爆了一場多米諾骨牌效應,先是一些機構開始主動降杠桿,隨后一些配資客觸及平倉線后被強平,資金撤離加速股指下跌,又進一步觸及其他配資客的風險底線,帶來的恐慌情緒蔓延整個股市,最后帶動非融資者的止盈與止損盤蜂擁而出,最終造成‘集體踩踏’事件。”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客觀上看,從去年7月下旬開始,不到11個月滬綜指漲幅已接近150%,因此這番回調也被視為市場前期過快上漲的自然調整。
到目前為止,6月下旬的暴跌,已將5月以來的漲勢回吐殆盡。眼下市場最關心的一個問題是,去杠桿進程到底如何?市場普遍認為,經過此次沖擊后,場外配置4倍以上的杠桿基本已經出清,上周的調整已威脅到1:3左右的杠桿資金,而杠桿更低的兩融資金并未明顯下降。
“安全墊不夠厚的高杠桿大量爆倉,身邊營業部的1:3和1:2.5的傘形信托激進倉沒錢補保證金的基本爆完。”有業內人士稱。
按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兼首席策略師洪灝的測算,滬綜指從5178點的高點跌到6月23日的盤中最低點4264點,累計跌幅約為17.65%。場外配資,3倍杠桿的強平線一般是在82.5%,距離凈值1,正好是17.5%。
一般而言,3倍杠桿是一個分界線,3倍以上(含)是場外配資市場,3倍以下是券商和銀行的配資市場。考慮到滬綜指近兩周的累計跌幅約19%,這也意味著,3倍以下的杠桿資金的確開始面臨爆倉風險。
此番大跌之后,無論是場外還是場內資金均采取了降杠桿措施。據中金公司的最新調查,南方地區某穩健型配資公司,目前配資存量余額1200億元,多數產品杠桿率1:2-1:2.5,單一證券集中度30%,預警線/平倉線為0.95/0.9。若觸及預警線/平倉線尚不追加保證金,則T+1日強制減至半倉一下平。也有部分配資公司實行更嚴苛的預警線和T+0日內強制平倉。
中金對各家券商最新的抽樣調查同時顯示,樣本中大型券商信用賬戶維持擔保比例在145%以上(到達130%會強制要求追加保證金,如果不追加保證金,T+1或T+2強制平倉)。
“整體來看,近日行情波動,部分配資投資者這兩周內已經補過一次倉。今日(6月26日)行情已導致部分配資公司的配資賬戶出現觸及預警線/平倉線的情況。”中金公司表示,對券商兩融業務來說,兩個大盤連續跌停才會導致客戶不作為前提下券商大規模強平的可能性。6月26日單日的跌幅尚未造成系統性強制平倉和對券商資產負債表的實質性傷害。
而在26日的發布會上,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表示,為了實現市場逆周期調節,維護穩定運行,證監會將繼續依法履行監管職能,抑制違反賬戶實名制的場外配資活動,同時堅決打擊市場違法違規。
慢牛仍值得期待
近期的破位殺跌令投資者的熱情迅速冷卻,凌厲的“杠桿殺”之后,牛市會否夭折?成為許多人心中惴惴不安的疑惑。
“如果再跌導致出現大面積的杠桿爆倉的大調整,則牛市就此夭折是大概率的,市場的無情走勢會事與愿違的,想要調控瘋牛,結果是熊來了。”有投資者悲觀地表示。
不過大部分業內人士顯然對牛市仍充滿樂觀。多位券商分析師認為,近期市場乃是牛市正常的調整,伴隨著調整的完成,震蕩也將減弱,而央行于上周末公布降準降息政策無疑有助于提升市場信心,中長期慢牛仍值得期待。
“目前整體回撤的性質看仍是一次牛市中的正常回撤,目前正在接近尾聲。”方正證券認為,此次牛市的核心邏輯是“系統性風險降低”+“流動性寬松”,這兩個背景目前都沒有改變。
華泰證券宏觀研究組明確指出,此次超預期寬松有助救市。當前處于從瘋牛向慢牛的調整。這種調整主要是由杠桿資金的收緊所致。但中期慢牛的基礎沒有改變:一是通縮持續,貨幣政策穩中偏松,市場總體流動性充足;二是在各項改革不斷推進的過程中,風險偏好仍然會隨著新主題的不斷推出而持續高企;三是由利率市場化導致的存款遷移的進程仍在繼續。
“牛市調整而非重回熊市,市場將趨于理性。”國泰君安證券宏觀研究組表示,貨幣政策方向未變,流動性不會趨勢性收緊;監管層鼓勵發展直接融資和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方向未變,對配資的控制是為了控制風險和規范發展,而不是為了打壓;市場化改革的方向不變,部分改革領域出現爭論,改革從方案準備期進入落地攻堅期和深水區,市場將檢驗改革誠意。
“既不要因連續下跌而認為牛市結束,也不要認為市場會以暴漲的形式迅速結束牛市的第二階段。由于牛市基調并未發生根本改變,所以短期的快速、大幅調整可能已經接近尾聲,震蕩將是未來主基調。”民生證券表示,從融資余額變化趨勢看,牛市降杠桿過程可能仍將持續,在增量資金供血不足、股票供給速度延續的情況下,短期內市場深蹲后持續起跳動力尚不足。
申萬宏源證券同時指出,從目前來看,由于投資者信心受到嚴重打擊,尤其是大量杠桿交易者和剛入市的新股民,面對驚濤駭浪式的調整,承受極大的心理壓力和情緒影響,在操作上也容易隨波逐流,從而加劇行情的非理性波動。 □本報記者王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