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基金投資運營破冰 面臨資金被挪用等三大風險
2015-07-05 07:11:55? ?來源:《瞭望》新聞周刊 責任編輯:陳瑋 孫靖 |
分享到:
|
養老基金投資運營破冰之后 金融市場風險、基金監管風險、資金被侵占挪用風險,是養老基金投資運營面臨的三大風險 文/記者張程程黃浩苑 袁軍寶高夢月實習生林韜 《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下文簡稱《辦法》)是中央深改小組規劃的2015年重點工作之一。6月29日,上半年尚未結束,《辦法》征求意見稿就已出爐,令各界注目。這種關注,不僅源于《辦法》關系到數以億計勞動者的“養命錢”,其影響更輻射至金融、資本市場的運行與改革。 養老基金的投資運營一直是個熱門話題。多年來,只能存銀行、買國債的養老基金在保障了“安全”的同時,卻因常年跑輸CPI而“隱形貶值”。2012年、2014年,經國務院批準,廣東和山東先后將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結余資金委托給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投資運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接受《瞭望》新聞周刊采訪的專家表示,《辦法》在試點實踐基礎上“千呼萬喚始出來”,將推動中國養老保障制度的整體改革與完善。 支付壓力即將陡增 人社部6月30日公布的《中國社會保險發展年度報告2014》(下文簡稱《報告》)顯示,2009~2014年,企業養老保險基金收益率為2.2%、2.0%、2.5%、2.6%、2.4%、2.9%,低于同期一年期銀行存款利率。 截至2014年底,我國養老保險基金結余達到3.5萬億元。按照五年定期存款5%的利率計算,相差一個點,3.5萬億元每年的“損失”就是350億元。也有專家測算,若以CPI作為基準測算,養老金在過去20年貶值近千億。“安全了,但也‘縮水’了。這是養老基金現階段面臨的最大困境。”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褚福靈教授認為。 在問題的另一邊,中國的人口老齡化壓力已近在眼前。2013年,我國60歲以上人口總數已超2億,2030年前后我國將步入“超級老齡化”社會。清華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主任鄭偉教授預測,屆時老年人占總人口比重至少在三成以上,撫養比下降為2:1。 往近處看,如果按照55歲退休推算,建國后出生人口最多的主力嬰兒潮時期(1962~1973年)出生的女性,將從2017年陸續開始領取養老金。“需求不斷提升,供給持續下降,基本養老金支付壓力將開始陡增。”鄭偉表示。 從地方微觀層面觀察,養老金支付風險已經顯現。《報告》披露,2014年黑龍江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透支105億元,河北、寧夏分別透支9億元和1億元。天津、內蒙古、吉林、上海、湖北、海南、江西、陜西、青海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累計結余的養老金規模也都不大。 即便富如廣東,情況也不樂觀。由于外來務工人員數量眾多、流動性強,廣東的養老基金支付壓力相對較小。而且2012年,廣東省將1000億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結余資金委托給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投資運營,年化收益率平均超過7%,去年更達到10.7%,在保值增值方面“先走一步”。 即便如此,廣東省人社廳相關負責人仍對《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表示,“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存在支付風險。”2013年,全省22個統籌區中有17個存在統籌基金赤字。截至今年5月底,全省共有7個地級市出現當期赤字。“在湛江、汕頭等市,企業養老保險基金當期收不抵支,完全靠省調劑金確保養老金發放。2013年底基金滾存結余分別只能支付1個月和2個月的養老待遇發放,支付風險巨大。”該負責人表示。 宏觀、中觀、微觀的養老金收支壓力,迫使養老基金投資運營“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相關部門在年中就能把方案拿出來,并且原則性和可操作性兼具,足見中央深改小組對此項工作的重視程度。”受訪專家表示。 |
相關閱讀:
- [ 07-03]省紅十字會向養老機構捐贈中央彩票公益金專項物資
- [ 07-03]三明市調整養老、工傷、生育保險費繳費基數
- [ 07-03]社會|養老院慘劇頻發 折射基層養老安全之痛 揭電動車火災到底有多可怕
- [ 07-03]虐老、火災等養老院慘劇頻發 折射基層養老安全之痛
- [ 07-03]農村養老不能僅靠“養兒”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