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埃及特派記者 王云松 周璇】突尼斯6月26日遭遇“北非國家近代史上最殘酷的屠殺事件”,著名旅游勝地蘇塞一家酒店遭遇恐怖襲擊、共38人遇難,其中絕大多數為外國游客。為確保國家安全穩定,突尼斯總統7月4日宣布該國進入“緊急狀態”。而對該國提高反恐警戒的舉措,一些西方媒體認為涉嫌“打壓人權”。 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5日報道,突尼斯海濱城市蘇塞遭遇恐怖襲擊8天后,總統埃塞卜西宣布全國進入為期30天的緊急狀態。在4日的全國電視講話中,埃塞卜西表示,“非常狀態下要采取非常措施”:“突尼斯正在面對非常危急的局勢……為維護安全,當局將采取一切可行手段……如果類似蘇塞的事情再次發生,國家恐被瓦解。”埃塞卜西認為,近日的恐怖襲擊事件針對的是突尼斯的民主進程。該國于2014年剛剛進行過“透明且公平”的議會及總統選舉。在講話中,他還提及來自其他方面的威脅,以證明實施緊急狀態的必要性:譬如鄰國利比亞所處的亂局和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要把疆域擴大到北非的威脅言論。不過,埃塞卜西并沒有解釋此次“緊急狀態”將被具體執行至何種程度。他表示,突尼斯政府將“尊重言論自由、尊重新聞自由”,因為這些都是“突尼斯革命”所取得的碩果。與此同時,他也表示,“行使上述自由權利,需要首先將當前局勢考慮在內”。 英國《衛報》稱,“緊急狀態”將意味著突尼斯政府、軍隊以及警察部門被賦予更寬泛的行政、行動或執法權限。在西方媒體看來,如果時光倒流30年,“緊急狀態”在該國其實就是限制公眾集會、阻止罷工、打擊和鎮壓媒體自由的代名詞。對于突尼斯人來說,國家進入“緊急狀態”很容易讓人想起“不堪回首”的往事:該國從2011年開始,就長期處于“緊急狀態”,當局在此期間不僅可以限制集會、實施宵禁,甚至能夠隨時對民居進行突擊搜查。獨立政治分析人士卡哈認為,政府在事發8天后才宣布“緊急狀態”,這個時機顯得很有問題;同時,他也提醒媒體稱,此舉恐將成為該國政府“實施鎮壓的絕好工具”。 6月26日的蘇塞“帝國馬哈巴”酒店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后,突尼斯當局因“反應遲緩”飽受外界指責。有現場目擊者說,襲擊事件發生30分鐘后,當地安全部隊才慢吞吞地趕到事發現場;45分鐘后,局面才得到控制。突尼斯總理埃西德本月3日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采訪時公開承認,該國警方確實存在“反應速度太慢”的情況。迫于輿論壓力,突尼斯當局日前撤換并開除了一批官員和警員,其中包括蘇塞省省長以及蘇塞警察局局長。突尼斯內政部發言人阿羅依日前對媒體證實,該國“多名警務人員被解除職務”。 襲擊事件發生后,突尼斯當局已經采取多項應對措施,包括在度假酒店、海濱部署1400名武裝人員,關閉涉嫌散播“極端主義觀點”的幾十座清真寺等。 法新社5日稱,有關槍手雷茲古伊的調查還在繼續。突尼斯當局共逮捕包括雷茲古伊的女友和送他到案發現場的出租車司機在內的12名嫌犯。警方在雷茲古伊的手機中發現他與出租車司機間的一連串撥號記錄。雷茲古伊的母親馬納伊對媒體表示,兒子生性善良,“甚至連跑進房間的老鼠都不愿意殺死”,犯罪只是因為被人“洗了腦”。 襲擊事件共造成38人死亡,其中30人為英國游客。7月3日,英國全國為死難者哀悼一分鐘。4日,英國皇家空軍接回最后5具英國遇難者的遺體。 |
相關閱讀:
- [ 07-02]突尼斯政府拘留12人 稱其涉及海灘恐怖襲擊案
- [ 07-01]突尼斯恐襲槍手生前疑遭到IS組織在線洗腦
- [ 07-02]突尼斯恐襲案槍手或曾在利比亞接受訓練
- [ 06-30]突尼斯槍擊案襲擊者生前疑遭到IS組織洗腦
- [ 06-29]外媒:突尼斯警方拘捕數名海濱槍擊案嫌疑人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