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四個全面”體現四大理論特征 源自人民熱切期待
2015-07-07 17:28:3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思維的辯證性: 以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哲學基礎 “四個全面”堅持全面而不是片面地觀察和處理問題的觀點。就“四個全面”的每一個“全面”來看,著力解決的是一個領域的問題。就“四個全面”的整體來看,既解決經濟基礎的問題,也解決上層建筑的問題;既解決經濟方面的問題,也解決社會方面的問題;既解決發展中的具體問題,也解決黨對發展的領導問題,力求統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方面工作。 “四個全面”堅持事物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辯證統一觀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處于引領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地位,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則支撐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四者統一于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實踐。 “四個全面”堅持全局和重點辯證統一的觀點。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處在關鍵地位,是戰略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則是實現這一戰略目標的戰略舉措。就“四個全面”的每一個“全面”所包含的要素看,也是既著眼全局又有重點的。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用唯物辯證法全面、聯系、發展的觀點觀察和處理問題,正確認識和把握規律,認識事物的本質和內在聯系,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統一,是辯證思維的理論結晶。 意義的實踐性: “四個全面”是從人民群眾的熱切期待中得出來的 “四個全面”來源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其理論意義是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偉大實踐提供理論引領。正如習近平同志指出的,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從我國發展現實需要中得出來的,從人民群眾的熱切期待中得出來的,也是為推動解決我們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來的。這就深刻闡明了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實踐基礎和實踐意義。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總結十六大、十七大以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踐經驗,在十八大上確立的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目標。全面深化改革是我們黨總結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改革開放的實踐經驗,深刻分析當前經濟社會發展所面臨的深層次矛盾問題,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上作出的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的戰略部署。全面依法治國是我們黨總結改革開放以來加強法制建設和依法治國的實踐經驗,在十八屆四中全會上提出的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的治國方略。全面從嚴治黨是我們黨深刻總結改革開放以來加強黨的建設、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特別是深刻總結十八大以來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成功經驗,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提出的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新的戰略要求。 |
相關閱讀:
- [ 07-07]習近平出席金磚峰會
- [ 07-07]習近平出席烏法峰會三看點:繪制合作“路線圖”
- [ 07-07]王毅會見英國外交大臣 英方期待習近平國事訪問
- [ 07-07]國內|習近平將赴金磚峰會 為經貿合作繪藍圖|英方期待習近平國事訪問
- [ 07-07]習近平將赴金磚峰會 為經貿合作繪藍圖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