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對飛機貨艙和所有行李檢查,沒有發現起火點,也沒有煙熏痕跡,初步判斷是一起假火警信號。”對昨日航海航班因火警信號緊急返航,經調查,民航安監局副局長計玉成昨天這樣告訴記者,此次事件還是合肥機場的首次應急撤離,此前只有過類似演練。
客機上有沒有發生火情?
據了解,合肥飛廣州HU7244航班的飛機落地后,初步檢查并未發現明火。為保障安全,機場消防部門仍然使用了水槍對整個貨倉進行預防處理。“我們還對貨艙內的所有行李逐項進行X光檢查等,確認沒有易燃易爆等危險品。”計玉成副局長說,檢查沒有發現起火點,也沒有發現煙熏痕跡,初步調查結果是“沒有火警的預警,是一次假信號”。
機組應急處置是否得當?
據介紹,當天HU7244航班有162名乘客,機組成員9人。“5名空乘人員,1名安全員和3名機組人員。”計玉成說,機組處置得當,防止了事態進一步惡化的可能。“不管是不是假火警,必須嚴格按照真火警的應急程序操作。”
假火警為啥會耍到大家?
飛機火警探測系統是根據煙霧、溫度等信號進行綜合判斷來探測的,與廁所等位置的火警警報可視不同,貨艙內有煙霧或明火是無法現場看到的,啟動自動滅火設備后火警仍未消失,說明情況比較緊急。
一名資深機長告訴記者,當飛機出現火警警告后,飛行員根據駕駛艙各儀表的指示數據作出準確判斷,并要立即執行相應的應急處理程序。如果第一步的滅火操作后火警仍然存在,就立即啟動第二滅火劑,并且需要立即就近著陸。“HU7244航班距離合肥新橋機場最近,自然要立即返航合肥。”據悉,機組此時就需要將險情報告給空管部門,空管部門立即啟動地面應急方案,通知機場各有關單位做好相應救援準備。
機場有無相應應急機制?
“雖然只是一次假信號,但機場各部門應急處理都到位了,而且這次緊急撤離應該還是合肥機場的首次,以前只有過類似演練。”計玉成說,上個月合肥新橋機場剛剛進行過綜合演練,前一天還在做演練總結。
據悉,合肥新橋機場6月19日開展了航空器跑道事件處置綜合演練,演練中,合肥新橋機場模擬了某航空公司飛機降落時沖出跑道,飛機部分受損,少量燃油外泄后冒煙起火,機場啟動應急預案,派消防、急救等相關單位開展應急處置、疏散旅客等。
無滑梯出口為何要打開?
記者了解到,客機中部的4個逃生門,并沒有安全滑梯。為何還要將這些艙門打開?
據介紹,當日事件中,涉事航班機型為波音737-800。“該機型在出廠時,中間的應急出口門就沒有設置滑梯,有的飛機會配備索降繩。”“多打開一個應急出口,逃生效率就會提高一點。”相關人士稱,即便機艙中部逃生門無滑梯的飛機,緊急疏散時也應打開,乘客可以順著門到機翼上,再從機翼上滑落地面。“一般客機的陸地緊急疏散有90秒的黃金時間,為了防止起火、爆炸等悲劇,客機內人員必須以最快的速度從最近的出口疏散出去。”
據悉,在緊急撤離中,有乘客擦傷等情況也屬正常。“比起在客艙內因爆炸、失火等受傷、死亡,這樣的損失要小得多。”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質疑,乘客從應急出門擠掉地面或從機翼直接跳下逃生,說明空乘引導存在不足。
-事件影響
海航客機緊急返航事件中,空管緊急調度:
跑道臨時封閉50分鐘兩航班備降南京機場
記者了解到,受該航班事件“波及”,當天上午,西安和深圳飛抵合肥的兩架航班不得不備降到南京機場,造成乘客行程受耽誤。
“HU7244航班9:35起飛,事發時正往6000米高空上升。”安徽空管相關人士告訴記者,該飛機上升至5100米時,遇到后貨艙報火警后緊急處理也無法消除,接到機組報告后立即指揮下降返航,并調度其他飛機空中避讓或原地等待。 10:08,飛機平安在合肥新橋機場跑道降落,立即進行緊急撤離。跑道臨時封閉達50分鐘,“直至10:40飛機推離跑道檢查后,機場跑道才重新開放。”據介紹,當時由西安、深圳飛合肥的2架航班無法降落新橋機場,只好備降至南京祿口機場。
-安全服務
從這次飛機緊急撤離學保命必備知識:
穿高跟鞋、帶行李、拍照片全錯
昨日海航客機緊急返航疏散事件中,8名乘客受傷,航空業內人士表示,緊急撤離中會發生旅客擦傷等,但當天旅客的一些錯誤如果避免的話,傷害會降低。
●現場鏡頭:昨日緊急撤離中,乘客劉梅(化名)腳穿高跟鞋就從約3米高的中部緊急應急出口跳下,導致雙腳骨折。
●專家提醒:事發客機的中部應急出口沒有滑梯,乘客可以由機翼滑落至地面,因為高度更矮,比直接跳下受傷害要小得多。
飛機逃生時是萬萬不可穿高跟鞋的,從滑梯上撤離時,不僅高跟鞋,眼鏡、手表、領帶夾等尖銳物品都要取下,因為這些尖銳物品可能劃破滑梯,影響后面旅客撤離。
●現場鏡頭:昨日緊急撤離中,乘客曉麗(化名),被后方恐慌的人群硬推下飛機的。
●專家提醒:緊急撤離時保持冷靜是最重要的,切記恐慌、踩踏。起飛前的安全須知和空乘手勢一定要仔細看,事發時也一定要聽從乘務員的安全指令,保持好客艙秩序。
●現場鏡頭:從當日疏散現場的照片中可以看到,不少乘客緊急撤離飛機時還帶著行李。
●專家提醒:這也是不可取的,這不僅因為疏散時返身去拿物品,容易耽擱寶貴的逃命時間,而且這些行李的尖銳邊角,也可能會割破滑梯。
●現場鏡頭:昨日疏散現場,一些乘客疏散后,還停留在飛機滑梯邊上拍照、發微博,甚至自拍,
●專家提醒:從失事飛機疏散到地面后,應立即快速疏散到至少100米開外的安全位置。對上述行為,專家稱這是對自己的生命安全極不負責,而且還會擋住后面乘客的疏散。
如果親歷“空中驚魂”我們該怎么做
昨日,海航一架客機空中發出火警信號,緊急返航疏散(詳見今日06~07版)。事件發生后,大家發現這是一起“沒有火警的預警”,但事發時所有人必須按照真實火警緊急處置。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降落,必須在最快的時間內撤離所有乘客,因為火警之后的下一步有可能就是爆炸,那個時候的逃生機會就很渺茫了。
對于飛機內絕大部分人來說,幸運的是,這次只是火情警報假信號的虛驚一場,而對8名受傷乘客而言,這是一次本不該發生的飛來橫禍。他們大多是從幾米高的機翼跳下受傷,或是在飛機應急口被擠下飛機摔到地面。
在這起事件中,有穿著高跟鞋從幾米高應急出口往下跳的乘客,有拎著行李包跑的乘客,有的乘客直接從發送機引擎往外滑,還有很多撤離下來的乘客圍著飛機拍照。民航專業人士指出,這些行為都是緊急逃生時致命的錯誤。這也暴露出民航旅客在安全應急知識方面的匱乏。
不僅親歷這一事件的旅客,包括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以此為契機,審視我們的民航應急素質。有多少人坐飛機時認真讀一讀手邊的安全手冊,用心看一看安全視頻和空姐的現場演示呢?有多少人在面臨突發狀況時摘掉身上的危險物品、就近選擇應急出口、聽從指揮有序撤離呢?
當然,在如此緊急的情況下,我們無意也無法要求旅客完全做到絕對冷靜、從容處置,但是,如果我們多一點應急知識儲備,多一點應急演練經歷,至少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損傷。一旦真正面臨意外,一個細節往往都是救命的。
仔細算一下,也是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坐飛機才慢慢走進普通家庭,對于飛機這個龐大交通工具的構造,以及各項應急設備到底怎么用,目前我國乘客仍缺乏感性認知。國內又沒有提供相應完善的應急安全教育,比如偶爾舉行的航空安全應急演練中,幾乎沒有真正的旅客參加,參加的旅客大多只是“扮演者”。
希望這一場虛驚,能夠給民航部門、給我們每一個旅客以啟示和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