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我們為什么要崇尚英雄
2015-07-09 19:50:07??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瑋 |
分享到:
|
(二)和平時期的英雄 我一直在思考,在當下和平年代,沒有了硝煙戰火,英雄精神究竟意味著什么? 國家利益重于一切的科學泰斗錢偉長、60年如一日造福百姓的草鞋書記楊善洲、堅守肝膽事業的醫者吳孟超、托舉生命的最美媽媽吳菊萍、北川縣長經大忠、舟曲之子王偉、最美司機吳斌、海軍潛水員官東等等,他們的身影活躍在抗擊洪流的堤壩上、活躍在治病救人的病床前、活躍在搶險救災的第一線,活躍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在一個個感動中國人物的身上,我找到了答案。 在他們身上,有一種共同的特質,那就是舍己為人的大愛、勇于擔當的責任和堅守崗位的執著。其實,他們也是普通人,也是有情有愛的血肉之軀,但正是這種大愛、這種責任、這種執著,讓他們成為了英雄。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的英雄。成為更好的自己,更加懂得博愛、勇于擔當、堅守執著,更有勇氣去克服人生中的挫折和困難,更加懂得珍惜和善待身邊的人,更加堅韌不拔,在自己的領域內做出驕人的成績。而這些,是我們的青年人需要錘煉和積累的,是我們當前的社會迫切需要的。 (三)危機從未遠去 歷史是最好的清醒劑。1937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新一輪經濟危機,為了緩和國內危機,繼續推行侵略擴張政策,日本帝國主義制造了盧溝橋事變,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 當前,國際形勢錯綜復雜。希臘債務危機持續發酵,成為歐盟成立以來的最大危機,其影響涉及到國際政治、經濟等多個領域;烏克蘭地區局勢錯綜復雜;國際極端組織威脅日益加劇。去年7月1日,安倍內閣加緊落實“安保三支箭”,使日本自1945年戰敗以來時隔69年重新成為“能夠進行戰爭的國家”;今年4月6日,日本再次在教科書中“去侵略化”,歷史修正主義在日本社會已從思潮變為實際行動;5月14日通過了旨在擴大自衛隊海外活動的新安保法制相關法案,使日本“和平憲法”名存實亡。 二戰結束七十年,日本社會右傾化卻大量反彈,一代代日本右翼政客就像接力一樣,為突破和平憲法“上串下跳”。從屢次參拜靖國神社到不斷篡改歷史教科書、從爭取海外“派兵權”“武力行使權”到解禁集體自衛權,被架空了的日本和平憲法逐步束之高閣,日本右翼勢力的豺狼之心已昭然若揭、路人皆知。 不知何時起,網上又刮起一股詆毀國家英烈、歪曲歷史的虛無主義歪風,邱少云、黃繼光、劉胡蘭、“狼牙山五壯士”等相繼遭到詆毀抹黑,這種趨勢甚囂塵上,大有蠱惑人心、顛倒黑白之勢,如同精神世界的霧霾, 挑戰正義良知的底線,沖擊社會的價值判斷,擾亂了人們對歷史的正確認知。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遠離了戰火硝煙,有些人就會逐漸淡忘為國捐軀的大義凜然;過慣了衣食無憂的生活,有些人就會忘乎所以、精神空虛。一些人在物質的道路上與彌足珍貴的民族精神漸行漸遠。磨滅英雄事跡、否定先烈付出,這是國家的不幸、是民族的悲哀。 其實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危機并未遠去,日本右翼勢力步步緊逼,周邊國際環境錯綜復雜,國內輿論暗流涌動。和平環境來之不易,需要我們時刻保持警醒。因為,歷史告訴我們,渙散民族精神、消磨精神意志,最終遭受的只能是弱肉強食,生靈涂炭。玩弄歷史的人終將被歷史玩弄,付出慘重的代價。 (四)我們和英雄在一起 山因脊而雄,屋因梁而固。不管時代如何變化,英雄人物始終是標注歷史的精神坐標。如何對待自己的英雄,是對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深刻考驗,任何有良知的人,都應當對英雄心存敬重,彰顯的是一個民族對歷史的尊重。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回顧歷史、緬懷英烈成為再次社會正義呼聲。近期,由部分網絡名人和媒體聯合參與的“我們和英雄在一起”網絡名人走進軍營活動正式啟動。他們通過實地探訪邱少云、黃繼光、“狼牙山五壯士”等英烈生前所在部隊,與部隊官兵和英雄后人的深入交流,零距離感悟英雄精神的時代傳承,進一步在社會和青年群體中傳播英雄事跡,捍衛英雄形象。 通過這次別有意義的英雄部隊之旅,在英雄足跡的實地探訪中,在歷史時空的心靈對話中,深入體驗感悟英雄情懷,探尋新時期如何更好地捍衛英雄形象,學習英雄品質,傳承英雄精神。 英雄,是一種情懷、一種氣節,更是一種責任、一種使命、一種擔當!今天,我們要為英雄正名,讓英雄的力量薪火相傳、讓時代精神照亮新的征程。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