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菲律賓制作南海紀錄片八大伎倆 煽動民意做詭辯
2015-07-11 07:39:57? ?來源:北京青年報 責任編輯:王海云 王海云 |
分享到:
|
伎倆六 編造歷史 謊稱古代中國人不航海 菲律賓最高法院法官何塞·安東尼奧·卡皮奧在第二集中說:“中國認為自己兩千年前就對南中國海擁有主權,但中國一直是農業經濟,從未是一個海洋大國。”而菲律賓考古學家歐賽維奧·迪宗則說,菲律賓一直是個航海國家。 這種說法罔顧歷史,誤導菲律賓民眾。中國古代的確是一個農業大國,但也創造了走向遠洋的輝煌歷史。宋代商船“南海Ⅰ號”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年代最早、船體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遠洋貿易商船。宋元時期,中國造船技術大發展,航海上廣泛使用指南針,還發明了隔水艙。到了明代,鄭和七下西洋,中國造的寶船把中國人帶到了印度洋,甚至帶到非洲,這遠非自詡“航海國家”的菲律賓所能比擬。 伎倆七 拒絕對話 取道“國際仲裁” 在紀錄片第三集中,主持人稱,菲律賓不想變成中國的敵人,希望通過“更加和平、更加負責任、更加公正”的方式解決與中國之間的問題,于是2013年菲律賓選擇訴諸國際仲裁。 這也是菲律賓的詭辯伎倆。事實上,中國一直主張通過當事國雙邊對話解決問題,菲律賓不但拒絕,還要走國際仲裁路線,如何能說“更加負責任”?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日前指出,菲律賓就中菲南海有關爭議單方面提起所謂仲裁,旨在通過披著法律外衣的政治挑釁來否定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進一步擴大其非法利益。對此,中方已多次表明“不接受、不參與”的立場。 伎倆八 前后矛盾 歷史權利豈能隨意存廢 卡皮奧在整部紀錄片中一直攻擊中國南海主張的歷史依據,聲稱不符合國際法。他曾在第二集中稱:“國際法‘消滅’了歷史權利。”但他又提到了西班牙耶穌會神父佩德羅·穆里略·韋拉德在1734年繪制的地圖,在地圖上把黃巖島標注為“Panacot”,以這個命名比中國的“九段線”早213年說事。 前面只認國際法,不認歷史依據,后面又拿老地圖說事,前后矛盾,禁不起推敲。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1994年生效,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王冠中2014年在香格里拉對話會就說過,“它不能追溯和重新劃分歷史上形成的各國的主權、主權權利和海域管轄權,同時它承認各國關于海洋和島礁的歷史性權利”。文/新華 |
相關閱讀:
- [ 06-14]組織賣淫案卡恩無罪釋放 菲律賓播放南海紀錄片混淆視聽 煽動反華情緒
- [ 06-14]菲律賓播放南海紀錄片混淆視聽 煽動反華情緒
- [ 07-10]菲律賓一華人男子向妻兒潑鹽酸 被警方制伏
- [ 07-10]菲律賓近300學生因吃問題糖果后食物中毒
- [ 07-10]菲律賓MERS警報解除 第二例外籍患者康復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