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3日,在德國達豪納粹集中營紀念館,德國總理默克爾(左二)向死難者敬獻花圈。 新華社發 1970年12月7日,社民黨總理勃蘭特在波蘭華沙猶太人殉難者紀念碑前驚世一跪。 資料照片 2015年5月6日,德國總統高克(左)在德國小鎮施洛斯霍爾特—施圖肯布羅克的蘇軍戰俘營紀念公墓前攙扶一名戰俘營幸存者。 新華社發 柏林猶太博物館狹小的天井讓人想起納粹上臺后猶太人的命運。 馮雪珺攝 戰后德、日兩國對侵略歷史的態度有著天壤之別,這對國際關系發展也產生了截然不同的影響。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德國這面“鏡子”有著尤為深刻的現實意義和警示作用 德國總理默克爾今年3月訪問日本時,外界十分關注德國對二戰侵略歷史的態度及其同鄰國和解的經驗。默克爾回應這個問題的表述謹慎,據報道她主要講了三層意思:“正視歷史是和解的前提”“戰后德國能幸運地被國際社會再度接受,是因為德國徹底與過去決裂”;如果沒有鄰國的“大度姿態”,和解是不可能的,“但更重要的是德國有著實事求是地面對歷史的意愿”;德國之所以能成功地與過去決裂,還在于二戰后盟國的“嚴格監督”,使德國走上了正確的道路。一些媒體據此紛紛評論稱,默克爾這是有意“提醒”安倍正視歷史,甚至認為她這樣做是在“敲打”安倍。德國一位資深記者告訴筆者,默克爾誠然不贊成安倍的“歷史觀”,但不會有意去“敲打”安倍,不過客觀上確實起了這個作用。 戰后德、日兩國對歷史的態度有著天壤之別,對國際關系的發展也產生了截然不同的影響。那么,戰后德國是怎樣直面和反省二戰侵略歷史的呢? 戰后德國歷屆領導人都明確承認,希特勒德國發動侵略戰爭,納粹殺害了600萬猶太人。德國對其后果“全面承擔責任”,并向受害國人民“認罪、道歉”“請求寬恕”。 早在1949年12月,第一任聯邦德國總統特奧多爾·豪斯在一次集會上就譴責納粹屠殺猶太人的罪行,承認“這段歷史現在和將來都是我們全體德國人的恥辱”。 1951年,聯邦總理阿登納在聯邦議會發表講話確認,納粹德國“以德國人民的名義犯下難以形容的罪行”,德國對發動侵略戰爭的后果“全面承擔責任”,并表示“新的德意志國家及其公民只有感到對猶太民族犯了罪并且有義務給予物質賠償時,才算令人信服地與納粹罪惡一刀兩斷了”。 1970年12月7日,社民黨總理勃蘭特訪問波蘭時,在華沙猶太人殉難者紀念碑前雙膝下跪,作出了轟動世界的謝罪姿態。 1985年5月8日,聯邦總統魏茨澤克在紀念二戰結束40周年大會上發表講話,要求德國人民永遠不要忘記德國發動侵略戰爭的罪行。 1994年,聯邦總統赫爾佐克在波蘭紀念反法西斯“華沙起義”50周年大會上莊重地向波蘭人民認罪,他說:“對于德國這個名字永遠和數萬波蘭人的苦難聯系在一起,德國人心中充滿了愧疚。我為以德國人民的名義給你們造成的痛苦請求你們的寬恕。” 1995年5月,聯邦總理科爾在莫斯科參加二戰結束50周年紀念活動時講話說:“我向死難者低頭,請求寬恕。我們在莫斯科緬懷遭受希特勒造成的種種災難的俄羅斯人和蘇聯其他各族的人。” 2005年4月,聯邦總理施羅德在紀念布痕瓦爾德集中營解放60周年大會上說:“在受害者和他們的家屬面前,我向你們鞠躬”“對于納粹罪行,德國負有道義和政治的責任銘記這段歷史,永不遺忘”。同年5月7日,施羅德在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上撰文表示:“我們對通過德國人之手和以德國人之名給俄羅斯以及其他各國人民造成的傷害表示道歉,請求寬恕。” 對納粹頭目繩之以法,不允許否認第三帝國的大屠殺罪行,嚴防新納粹主義抬頭。 |
相關閱讀:
- [ 01-28]德國總統致信普京 對納粹德國侵略罪行深表悲痛和遺憾
- [ 01-28]德國總統致信普京:想到納粹侵略我只有羞愧
- [ 01-03]日本老人建議日本學習德國正視對外侵略歷史
- [ 07-13]德國著名指揮執棒福建交響樂團 榕奏響“英雄”
- [ 07-13]擔心希臘只說不做 德國要希臘暫退歐元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