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議員吁設漢語為必修課 學者支招推中文教育
2015-07-13 14:10:58??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孫勁貞 |
分享到:
|
高校專家支招 中文學習困難重重 政府應提供實質支持 對于柯民思議員意將中文列為必修課程的提議,麥考瑞大學(Macquarie University)中文系主任陳慧表示,澳洲是多元文化國家,加上中國綜合國力的提高,鼓勵學生學習中文是好事,也是有必要的。如果要將其設為必修課,也要看到其受到許多客觀條件的限制,它的實施難以一蹴而就。對此希望政府提供實質上的支持,比如在師資上支援、課程上的設置以及各種資源的配置等,尤其是中小學課程的設置。畢竟,學習語言是需要從小開始,打好基礎才能學得更好。 陳慧提到,根據有關數據,報考HSC Heritage Chinese(新州中文高考)的學生人數并不多,這未免讓人失望。許多人并沒有看到學習中文的重要性,只是當成一種工具,認為能說能聽已經足夠,加上時間與種種客觀因素的限制,絕大多數的人并沒有當作一門課程去進修。事實上,中文教育也是一種德育與文化的傳播。從長遠來說,不僅要鼓勵學生學習中國的語言,也要鼓勵他們學習與了解中國文化。中國具有豐富的文化與悠久的歷史,單單會說中文并不意味著就能很好地了解中國。當人們對中國的文化感興趣,在學習中文的時候也會感到事半功倍。 陳慧介紹在大學,許多中文學得比較好的學生(包括澳洲學生與本地長大的華裔),一般都是因為他們渴望了解中國與渴望學習中國的文化。 在陳慧看來,要促進澳洲的中文學習,在教材、師資和資源等方面都需要更進一步加強。澳洲政府鼓勵多元文化的發展,也有很多社區的語言學校以及一些中文教育活動。但隨著這種需求的增強,政府應該提供更多的幫助和支持,加強國與國之間的文化方面的交流。事實上,已經有一些學生不但在澳洲學習中文,還會前往中國學習中文。但是本地資源的配合還有待加強。例如,澳洲學中文的教材和國內的不一樣。由于地域和文化上的差異,澳洲對于學中文方面的教材應該有針對性的教材。 她認為教育部門也應該合作開發一些免費的資源,從而創造更為有利的條件讓人們學習中文。她認為應該提供在線教學,讓人們能夠通過互聯網隨時隨地,更為方便地學習中文。 再次,中文的學習教材師資的系統性很重要,不僅僅是對教學理論的認識,更重要的是言傳身教,培養學生的興趣。 而在教學方法方面,陳慧認為應該采取更為活潑生動的方式,這不單單是針對于本地人,對華裔同樣如此。“不能因為孩子是華人的面孔就認為他一定能夠學好中文。中文與英語是完全不同的語言體系。事實上,在缺乏語言環境的條件下,澳洲華人的孩子并不一定比澳洲本地人更有學習中文的優勢。更何況作為華人的子弟,他們更希望能把中文學好,找尋與了解他們自己文化的根。我們應該從各個方面鼓勵華裔的孩子學習中文,給他們創造學習條件。 海外華人有話說 在澳華裔了解學習中文重要性 “尋根”背后的文化傳統和價值觀 澳洲中文學校聯合會前會長林斌接受了記者的采訪談及他的看法。林斌表示,應該看到柯民思議員之所以有這項提議的背后,是中國經濟的發展和在世界上綜合國力的不斷攀升。澳洲想要抓住中國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巨大的商機,在更多領域的深入合作,需要中文這一媒介工具。 林斌同時還認為柯民思議員應該還有考慮到所在的選區華人,高嘉華區是澳洲華人居住比例最高的選區,而華人家庭向來注重教育,因此他認為這一提議有議員希望獲得更強民意支持的想法,但這恰恰體現了華人的力量。 但無論作為何種考慮,作為中文教育工作者,林斌認為有政界人物提出這一建議是好事,中國的硬實力的提升促進著軟實力的發展,各國對中國的認知也會更加深入,更為促進彼此的了解。 除了談到如果開始實施在師資和教材方面會遇到的困難,林斌還談到,澳洲是推廣多元文化的國家,新州又是世界上最具多元文化的地方之一,有200多種語言在這個州使用,在這樣的氛圍當中,如果要將除了英語之外的其中一種語言比如中文列為必修,顯然會遭遇到的阻力會非常之大。其他族裔也會有他們的看法。有的公立學校也許德裔、法裔、意大利裔等族裔人較多,那么該學校可能就會將德裔、法裔、意大利裔列為他們優先學習的語言,以更好地了解本族裔的文化。 而談到華裔孩子學習中文是否比本地孩子更有優勢,林斌表示,對于華裔孩子來說,有的華人家長著急地讓孩子學中文,希望孩子不僅會說中文,而且能夠了解中華文化,而不是“外黃內白”的香蕉人。應該說,華裔孩子學習中文的有利條件會多一些,畢竟父母來自華裔背景;但是在澳洲這個英文為主導的大環境下,華裔孩子和本地孩子面對的學習中文的難度是一樣的。思維和語言關系密不可分。一個孩子在校接受的英語教育,他在學習中,以英語為工具,不斷去學習新的知識,比如數學、物理、化學。同樣的,如果希望孩子具備中文思維能力,那么孩子也是要不斷運用這種語言,用這種語言去學習新的知識,這樣對這門語言的掌握才能在不斷學習新的知識當中得到強化。 也有的華人家庭基于希望孩子更好地融入本地社區,放松了中文的教育。對此林斌表示,這些華人家長應該看到學習中文的重要性的另外一個面,當孩子到青春期時,語言文化的差異導致他們和父母之間很難進行關于社會和人生的深入的交流。如果不處理好的話,家長和長大的孩子之間就會漸行漸遠。不處理好的話,這些孩子就有可能成為迷失的一代。 林斌說,華裔的下一代需要了解自己父母及家庭背后的文化和價值觀,這將是他們一生的功課。而學習中文的另一個收獲是至少讓他們了解中澳文化的差異性與相容性,從而使他們在這個多元文化的社會中更加快樂、更易成就自己。(李馨宇) |
相關閱讀:
- [ 07-07]第十四屆“漢語橋”復賽 97國大學生比拼漢語“功夫”
- [ 06-30]俄羅斯擬舉辦中小學生漢語奧林匹克競賽
- [ 06-23]【師大校友】米娜:“漢語橋”首位女冠軍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