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胡鍵
剛剛結束的上合組織烏法峰會正式啟動印度、巴基斯坦加入上合組織的程序。由此,長期來關于上合組織擴容的設想成為現實;上合組織內部建設基本完成。需要說明的是,上合組織組還是一個非傳統安全和經濟合作的多邊機構,擴容一直是自身和地區局勢發展所需要的。擴容首先考慮印巴兩個南亞大國,確實是慎重考慮的最佳選擇。筆者認為,印巴加入上合組織至少在以下幾個方面體現了其戰略意義。
第一,實現功能和覆蓋范圍的外溢,為上合組織增加了新的發展動力。上合組織成立五周年時,筆者曾撰文指出,上合組織最大的危險是陷入發展乏力的問題。一方面,經過了數年之后之后,上合組織的兩大功能或者說兩大輪子——安全合作和經濟合作出現了困境。盡管反恐軍演、反恐信息交換等都合作順利,但打擊三股勢力的安全合作出現了力不從心的情形。另一方面,2001年9月上合組織就正式提出以貿易便利化、投資便利化為目標的區域經濟合作。2003年正式啟動,但迄今為止多邊經濟合作項目并不太多,雙邊合作項目雖然有,但合作的情形也不太理想。因此,社會普遍擔心上合組織“獨聯體化”,即只是見面會晤和發表一些空頭文件。因此,筆者提出 通過機制擴容、功能外溢等來促進上合組織的發展,增加其發展動力。上合組織建立后的十多年來,它的功能不斷在外溢,從原來的兩大領域的合作到如今已經發展到金融、教育、交通、能源、文化等各個方面的深度合作。因此, 在功能上,上合組織已經通過外溢而獲得了發展的新動力。在成員國的問題上,如今正式接納印度、巴基斯坦成為上合組織正式成員國,也為上合組織增加新的發展動力。這是因為,上合組織是一個平等合作和對話的平臺,印巴兩國加入之后,肯定又會增加新的合作議題和對話的話題。這些議題和話題將會轉化為上合組織合作的新的領域,從而又使上合組織的功能實現新的外溢。更重要的使,印巴是南亞兩個最重要的國家,兩國的加入,意味著上合組織不僅在功能上有新的外溢,而且在其正式覆蓋的范圍上也實現了外溢。因此,上合組織將因印巴兩國的加上有而獲得新的發展動力。
第二,為協調印巴關系提供平臺,有利于促進彼此間的合作。眾所周知,印巴兩國長期來齟齬不斷,兵戎相見的情形也時有發生。雙方在克什米爾地區的軍事對抗和直接沖突,成為南亞地區不穩定的重要根源。實際上印巴雙方人民都希望能夠有一個和平穩定安寧的環境。雙方雖然沒有提出第三方介入,但也暗含著通過來自外界的特殊管道來協調雙方的關系。而 上合組織恰恰就能夠為印巴提供協調雙邊關系的平臺和管道。去年筆者曾撰文提出了一個重要概念,即“外交平臺”,認為 上合組織就是一種最成功的外交平臺。這個外交平臺的特點是:(1)它是合作的平臺:上合組織從成立以來,完全是謀求合作,從最開始的安全合作和經濟合作兩個輪子,到現在的能源、交通、金融、教育與人文等,已經發展到全面合作的新階段 。(2)它是對話的平臺:每年一次固定的元首會晤、政府首腦會晤,以及專業職能領域的會晤,目的是為了進行對話與交流。而且,這種對話與交流,從來都是討論各方正面的話題,也就是正能量的交流;從來不談各方存在的分歧,沒有負能量的交流。即便成員國之間在某些領域內存在著矛盾與分歧,但從來沒有把矛盾與分歧放在這個平臺上來討論 。(3)它是平等的平臺:《上合組織憲章》就明確了成員國一律平等,而且強調成員國一致的原則。盡管在該平臺上,有中俄兩個大國,其他成員國都是小國,但在平臺上,中俄都沒有要求大國主導權。雖然中俄兩個大國為該平臺的創建在物質、人員、資金上貢獻比較多,但兩國也沒有要求擁有任何特權 。(4)它是開放、不結盟的平臺:《上合組織憲章》也規定,上合組織不針對第三方。這體現了不結盟的原則。上合組織不針對第三方,不斷加強與其他國家和國際組織的合作。近年來,上合組織的元首峰會邀請不少域外國家和國際組織的代表與會,有的擁有了觀察員身份,有的成了對話伙伴對象。所以,這個平臺始終是開放的 。(5)它是由諸多不同層次的平臺構成的,而且還會不斷增加其他的平臺來構筑更大的平臺。上合組織首先是由“上海五國”對話機制發展起來的,而該對話機制主要是軍事互信機制。在此基礎上發展成為上合組織平臺;隨后又先后成立了秘書處和地區反恐機構。這是上合組織平臺內最早的二級平臺。隨后,在多次聯合軍演的基礎上逐漸機制化,從一定意義上來說, 聯合軍演機制也已經成為上合組織平臺中的二級平臺。后來,又有上合組織能源俱樂部、上合組織大學平臺,上合組織金融平臺,以及上合組織司法培訓基地,也將會是上合組織平臺中的又一平臺。 將來上合組織平臺的發展方向將無疑成為新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更大平臺。即以上合組織成員國、觀察員國等覆蓋的領域,通過加強經濟、安全、能源、交通、信息、人文等的全面、廣泛、深入的合作,構筑歐亞大陸跨國家、跨地域的合作。 (6)這個平臺以“上海精神”為價值理念,堅持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這種價值理念不僅是上合組織平臺的意識形態,而且實際上已經成為構建新型國家間關系的重要理念。近些年來,印巴雙方都提出加入上合組織的請求,這無疑是對上合組織這個對話與合作平臺的肯定。巴基斯坦總理謝里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表示,印度與巴基斯坦加入上合組織能夠促進兩國彼此間的合作;促進在合作的基礎上改善印巴雙邊關系并帶來互利;上合組織將為印巴兩國提供合作的平臺,促使兩國在達成上合組織目標的同時加深互信。印度總理莫迪在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會晤時也表示,印度加入上合組織將有助于其鞏固與地區各國的聯系,當然也包括巴基斯坦。印巴兩個南亞大國能夠消除隔閡走向和睦共處,這當然不只是上合組織的期望,也是世界人民的期望。
第三,促進中國與周邊國家的戰略合作。眾所周知,巴基斯坦與中國保持著傳統的友好關系,習近平主席前不久訪問巴基斯坦,更是把中巴關系提升為全天候戰略伙伴關系。同時,巴基斯坦是中國推進“一帶一路”戰略設想的重要國家之一;而且,在推進“一帶一路”的過程中,中國還要打造中巴經濟走廊。這表明巴基斯坦在中國的戰略設想中的地位非常高。中國深受恐怖主義之害,巴基斯坦也是一樣,兩國不僅要合作打擊恐怖主義,而且還要合作根治恐怖主義。而恐怖主義的經濟根源就是貧困。 打造中巴經濟走廊,既是中巴兩國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根治恐怖主義的需要。但是,在中巴關系中始終存在著印度的因素。中國始終把周邊外交視為中國外交的重要一環,因而, 中國不只是需要一個良好的中巴關系,也需要一個良好的中印關系。無論是印度還是巴基斯坦都是中國的重要鄰國, 中國的睦鄰外交不是有選擇的,而是希望跟所有鄰國建立睦鄰友好關系。如今,印巴同時加入上合組織并且通過上合組織能夠彌合雙方的隔閡,建立對話與合作的正常管道,那么, 中國、巴基斯坦、印度同樣也可以在上合組織內部以及三方內部之間達成戰略合作。
第四,有利于中國吸引沿線國家,共同推進“一帶一路”戰略。中國推進“一帶一路”戰略設想,并不能獨自行事,必須要靠沿線國家共同參與。在這個過程中, 中國需要尋找重要的“戰略利益契合國”。“戰略利益契合國”相互之間是有利益契合的,是相互依存的,這個概念體現了中國外交上提出的責任共同體、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的思想。那么,什么樣的國家可以成為中國推進“一帶一路”戰略設想的戰略利益契合國呢?至少要滿足這些條件:(1)面積上、人口上的規模大國;(2)有地區影響力;(3)政局、社會相對穩定;(4)經濟上有一定的發展潛力;(5)是中國的鄰近國家;(6)與中國保持友好關系。用這些標準來衡量,我們會發現 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度、印度尼西亞五個國家可以作為中國推進“一帶一路”戰略設想的戰略利益契合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是新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重要國家,印度尼西亞是海上絲綢之路上的關鍵性國家,印度、巴基斯坦兩國是兼具“一帶一路”戰略利益的國家。當然,這些國家對“一帶一路”既有機遇也有風險,但總的來說機遇更多。這五個國家有四個國家在上合組織內部,這樣比較容易協調。印度尼西亞是東盟最大的國家,中國—東盟合作機制中可以為中國與印度尼西亞的協調發揮重要作用。另外 ,“一帶一路”戰略設想的推進,并非是整體性推進的,而是有秩序、有先后推進的。這樣,我們就要尋找到“一帶一路”的核心區域,從現實來考慮,顯然“一帶一路”的核心區域主要有兩塊,一是上合組織所覆蓋的區域,二是東盟地區。兩個核心區域分別代表著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核心區域。
最后,激發上合組織治理潛力,推進“一帶一路”戰略落地,為重塑歐亞地區秩序發揮積極的作用。冷戰結束以來,歐亞大陸的秩序仍然呈現出碎片化的趨勢,不僅體現在歐亞結合部地帶,而且也體現在南亞大陸上。印巴通過上合組織最終彌合分歧,作為重塑歐亞大陸秩序的重要政治力量,同時由于印巴都是推進“一帶一路”的關鍵性力量,特別是“一帶一路”又是以經濟發展為目標的,那么印巴也就同時成為“一帶一路”用經濟手段重塑歐亞秩序的重要推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