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日本安保法案 解構安倍強推安保法兩大企圖
2015-07-15 12:40:32??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孫勁貞 |
分享到:
|
據新華社“新華國際”客戶端報道,日本眾議院和平安全法制特別委員會計劃15日就安倍政府提交的安保法案進行表決,并于16日提交眾議院全體會議表決。 安保法案到底是什么?為什么在日本國內外引發了極高的反對聲音?安倍強推安保法案有什么目的?新華國際客戶端今天就給您解答。 【安保法案到底是什么?】 去年7月,安倍晉三政府通過政府解釋,宣布可以行使集體自衛權。但是,在行使的過程中,涉及到諸多法律,安保法案應運而生。 據新華國際客戶端了解,從表面上看,安保法案其實是兩項法案,分別是《國際和平支援法案》與《和平安全法制整備法案》,但后者其實由十項小法案構成。《國際和平支援法案》是為日本自衛隊支援多國軍隊提供依據,《和平安全法制整備法案》則規定了自衛隊行使集體自衛權和發起武力攻擊的條件。 新華社駐東京記者藍建中說,安保法案的實質就是允許行使集體自衛權。如果與日本關系密切的其他國家遭受攻擊,日本政府認為日本的生存面臨危機事態,就可以行使集體自衛權。 然而,引發爭議的內容就是,安保法案沒有對“生存面臨危機事態”的標準作出嚴格的界定,也沒有限定行使集體自衛權的地理范圍。這就意味著,自衛隊有可能在全球參與軍事行動。這與日本專守防衛的單獨自衛權不可同日而語。 不可否認的是,安保法案在日本國會通過的可能性非常大。由于安倍所在的執政黨在國會眾議院占據了三分之二多數,即便這項法案在參議院不通過,也依舊能夠憑借在眾議院的優勢實現立法。 【安倍強推安保法案的兩大企圖】 藍建中認為,安倍在國會強推安保法案的目的主要有兩點:擺脫戰后體制,增強對中國的遏制力。 一方面,日本右翼勢力認為,戰后的憲法閹割了日本的所謂民族精神,因此需要修改。另一方面,有日本媒體公開報道稱,日本政府之所以極力推動行使集體自衛權,就是針對中國。有保守學者認為,中國軍隊的實力正在不斷增強,而日本的經濟實力下降,無法大幅投入資金增強軍事實力,因此只能擺脫一些以前的束縛,來增強對抗中國的實力。 甚至,日本國內一些右翼勢力認為,中國的威脅已經“迫在眉睫”,因此根本沒有時間來討論應對措施到底是不是符合憲法。 讓人遺憾的是,這種右翼保守立場在日本國內還是有一定市場的。藍建中說,日本民族本身就是一個危機感強烈的民族,在媒體這種長年累月渲染中國威脅的情況下,安倍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民意。前一段時間,日本《每日新聞》進行的民調結果顯示,安倍的支持率為42%。看起來這個支持率很低,但是,在執政近兩年后仍能保持這個水平,42%在日本歷代首相中依然是很高的支持率。 【從安保法案看日本右翼的混亂邏輯】 有分析人士認為,從歷史上看,日本從隋煬帝時就開始,追求與中國平起平坐,甚至追求形成一個以自己為中心的地區秩序。日本在甲午戰爭中打敗了中國,可謂是徒弟打敗了老師,讓一些日本保守勢力的人倍感自豪。在日本右翼看來,二戰失敗,日本并不認為是敗給了中國,加之日本戰后很快復興,所以他們一直對中國不服氣。 藍建中認為,如今中日關系出現一些障礙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一些日本國內勢力不愿意承認中國是一個大國的事實,從而阻撓中國的發展。而這種遏制、阻撓的思想也孕育出了日本右翼的一些混亂邏輯。 當前,在日本,涉及到中國,有時候會出現“中國威脅論”,有時候則會出現“中國崩潰論”。鼓吹要遏制中國的時候就突出“中國威脅論”;為了突出自己的優越感,就高喊“中國崩潰論”。 其實不難看出,這兩個說法是二律背反的。如果是威脅就不可能快速崩潰,如果會快速崩潰就不會成為威脅。因此,這也反映了日本一些勢力和部分媒體邏輯混亂的一面。 |
相關閱讀:
- [ 07-15]日媒:安倍政府接連失算 安保法案表決晚于預期
- [ 07-15]快訊:日本眾院特別委員會表決通過新安保法案
- [ 07-15]日本民眾冒酷暑在國會前抗議 反對通過安保法案
- [ 07-15]日執政黨以通過安保法案日程為優先 在野黨加強反對
- [ 07-15]日本前官房長官批評政府急于表決通過安保法案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