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赴約"考察延邊:脫鞋進屋拉家常 囑咐搞"廁所革命"
2015-07-17 15:18:02??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責任編輯:林雯晶 李艷 |
分享到:
|
第四站:光東村村民李龍植家 光東村村容整潔,道路兩旁鮮花盛開。“黑白灰、淡素雅”,一排排村舍,展現了朝鮮民居的鮮明特色。習近平走進70歲的村民李龍植家。 炕,是朝鮮族人在室內的主要活動空間。延邊地區朝鮮族房屋內的灶坑更是別具一格。鍋臺、炕面形成一個平面。據說,這種灶坑既好燒、又衛生。 按照朝鮮族習俗,習近平脫鞋走進屋里,察看主人的生活起居情況。隨后,盤腿而坐同鄉親們拉起家常。習近平說,這是他第一次到朝鮮族聚居區考察調研。當得知一些村民還在使用傳統的旱廁,習近平指出,隨著農業現代化步伐加快,新農村建設也要不斷推進,要來個“廁所革命”,讓農村群眾用上衛生的廁所。基本公共服務要更多向農村傾斜,向老少邊窮地區傾斜。習近平指出,我們正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全面小康一個也不能少,哪個少數民族也不能少,大家要過上全面小康的生活。 背景知識1:朝鮮族住房習俗 朝鮮族多居馬尾式住宅,建于近水源方便之處。房屋以木搭架,用拉哈辮抹泥為墻,屋頂四面坡,用稻草覆蓋。每房有四扇或五扇門(同時也是窗),室內通屋為炕,進屋脫鞋,盤腿而坐。農村在房屋東端室內養一頭大黃牛,院內放牛車及搗米用的杵臼。近年朝鮮族已發生變化,磚瓦結構的住宅日益增多,民族風格的室內設計日漸減少,一切向現代化發展。(資料來自中國網) 背景知識2:“廁所革命” “一個土坑兩塊磚,三尺土墻圍四邊”,到了夏天臭氣沖天、蠅蛆成群,這是中國一些農村地區廁所的真實寫照。中國農村環境改善涉及廁所衛生、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等方面。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善廁所條件是不少農村民眾最希望解決的事情。 多年來,中國政府持續改善農村地區廁所狀況。上個世紀60年代,愛國衛生運動開展的“兩管五改”里面就有改廁。到了上世紀90年代,中國將改廁工作納入兒童發展規劃綱要和衛生改革與發展的相關決定,在廣大農村掀起一場“廁所革命”。 2014年12月,習近平在江蘇調研時表示,解決好廁所問題在新農村建設中具有標志性意義,要因地制宜做好廁所下水道管網建設和農村污水處理,不斷提高農民生活質量。(資料來自新華社) |
相關閱讀:
- [ 07-15]習近平會見德國社民黨主席、副總理加布里爾
- [ 07-15]習近平會見斐濟總理:支持探討商談雙邊貿易協定
- [ 07-15]習近平會見斐濟總理姆拜尼馬拉馬
- [ 07-15]習近平與玻利維亞總統莫拉萊斯互致賀電慶祝兩國建交30周年
- [ 07-14]習近平與玻利維亞總統互致賀電慶祝兩國建交30周年
- [ 07-14]習近平出席烏法雙峰會:3天25場活動傳遞滿滿中國正能量
- [ 07-12]習近平主席烏法峰會120秒集錦
- [ 07-12]圖表新聞:習近平烏法峰會之行成果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