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地方政協工作經驗交流會側記:創新賦予政協新活力
2015-07-17 21:18:42? ?來源:人民網-中國政協新聞網 責任編輯:王海云 王海云 |
分享到:
|
“北京市各區縣政協創新了形式,也開展了雙周協商座談會,他們開展雙周協商座談會的感受是,現在政協工作就像一雙紅舞鞋,停不下來,因為委員有需求。”北京市政協主席吉林說。 “十二屆以來,政協在社會上的反響越來越大,可以說是新風撲面,從上到下呼應聯動,黨中央的重視前所未有,全面推進、全面創新。把政協機關的積極性也調動起來,暮氣少了,朝氣多了,工作一環接一環,一浪接一浪。”全國政協機關黨組副書記、常務副秘書長孫懷山說。 15日至16日,全國地方政協工作經驗交流會在京召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民政協工作重要指示和中央有關文件精神,總結交流地方政協工作經驗,進一步推進新形勢下政協工作。針對全國地方政協工作的經驗和未來的發展,各地省級、副省級政協主要負責同志和全國政協領導,中共中央、國務院有關部門同志等相聚一堂,開展了熱烈的討論。 吉林在會上介紹了北京立法協商怎么跟人大處理關系、怎么探索讓政協委員與人大代表意見統一的歷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意見產生不一致怎么辦?在形勢倒逼下,北京市政協加強探索,就在人大會之前通過政協協商各黨派、各位委員統一意見。”吉林在小組討論時說。 “政協作用發揮在委員,活力展現看委員,事業發展靠委員。”在會上,吉林省政協主席黃燕明發言時用這句話概括了發揮委員主體作用的重要性。他說,為充分發揮委員主體作用,吉林省政協把為委員搭建知情明政、履職建言、獻計出力載體和平臺作為工作著力點,面向委員履職需求,努力打造“大而實”、“小而精”的協商平臺,激發了委員履職活力。黃燕明介紹情況時說,省政協首先完善了政協例會。改革完善常委會議,增加一次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由過去一年兩次增加到三次;每次邀請相關界別委員和群眾代表列席會議并參加小組討論;借鑒全國政協做法,增設若干專題并按專題進行分組,邀請省委常委在開幕會上作專題報告。 “新的協商平臺,增加了協商密度,豐富了載體,暢通了渠道,拓寬了委員履職舞臺。”黃燕明說,通過這些措施,目前改善了“年委員、季常委、月主席”的狀況。 山東省政協主席劉偉生動講述了山東省政協為“消滅”以往那些提得“過時”、“過大”、“過虛”,甚至“過頭”的“雷人提案”,努力健全完善協商選題、協商審查、協商辦理、協商成果轉化、協商考核評估“五個機制”,使提案工作由單維度、封閉式“你提、我交、他辦”向全程協商、多方協商、開放協商轉變,有效提高提案工作質量和水平的工作體會。 “深圳市政協讓群眾真正感到政協協商離自己很近”、“武漢市市政協加強政協協商民主制度化、為推進政協協商提供重要遵循”......各地政協領導同志聚焦政協工作創新,一言我一語,分享了各地的經驗,同時也對存在的問題開展了討論。 “民主監督不夠,缺乏相應制度保障,讓地方政協不愿、不便、不敢監督,”河北省政協主席付志方建議加強制度頂層設計,讓政協民主監督有制度遵循。 內蒙古自治區政協主席任亞平建議全國政協委員調整退出如何考慮地方實際,以更好地保持界別的穩定性。 參會領導還對政協委員如何聯系群眾,政協組織如何接通底氣、如何調動委員積極性,同時加強履職考評等進行了充分地探討。 短短的兩天討論即將結束,雖然時間短暫,但大家形成一個共同理念,十二全國政協以來,政協工作無論是理論研究,方式方法,還是隊伍建設,均有創新。創新是政協工作的靈魂,只有創新才能賦予地方政協工作新的活力。 |
相關閱讀:
- [ 11-19]地方政協應當成為密切聯系各界別群眾的重要平臺
- [ 11-19]張昌平:地方政協應當成為密切聯系各界別群眾的重要平臺
- [ 08-25]全國地方政協經驗交流會召開 梁綺萍介紹福建省政協履職實踐
- [ 08-25]全國地方政協工作經驗交流會在北京召開
- [ 07-20]全國和地方政協外事委員會工作暨公共外交座談會召開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