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蘭州7月18日電 (馮志軍 高瑩)從低矮昏暗的簡陋土坯房,到一應俱全的靚麗小樓,一輩子以務農為生的甘肅漳縣山區村民蔡根代眼下正在努力適應令其有點格格不入的“現代生活”。兩年來,他和很多在地震中失去家園的民眾一樣,不僅生活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還要從生活方式上向“城里人”靠近。 “這樣的生活只在城里打工時見過,沒想到我們這輩人能有福氣享受到。”46歲的蔡根代站在用瓷磚精心裝飾過的屋外感慨道,重建的新家不僅新添了各種應有盡有的新式家電、太陽能熱水器、自來水以及排水管道,院外新建的多功能文化廣場更是改變了“天黑睡覺”的傳統生活。 2013年7月22日,甘肅岷縣漳縣發生6.6級地震,共造成93人遇難,1300余人受傷,32萬余間房屋嚴重損毀。時隔兩年,中新網記者再訪這片“受傷的土地”看到,由二層宅院構成的安置點分布在郁郁蔥蔥的山間,綿延而上的平坦通村水泥路上車輛不絕,地震的創傷正從民眾舒展開的臉上漸漸消散。 “蓋房用了指頭粗細的鋼筋和大量水泥,這比以前的土房子結實得多了。”今年春節后,50歲的漳縣瓦房村村民漆應贈如愿搬進白墻青瓦的新家內,全程監工完成的這處鋼筋混凝土的新居令他“很放心”。最令他開心的是,離家不遠處落成不久的文化廣場,這讓大家在農閑之時有了消遣的地方。 漆應贈說,籃球、羽毛球、乒乓球等一類的健身運動已成為當地農閑時的“潮流”,一些喜歡跳舞的農婦還會經常組織起來大跳廣場舞,這讓此前分散居住的村民有了更多交流的機會。“而這些在以前不敢想象,狹窄的村落里時常塵土飛揚,大家晚上只能窩在家里看電視”。 作為中國最貧困的地區之一,甘肅岷縣漳縣地震災區損毀住房多在半山陡坡或山頂,恢復重建選址困難,異地集中安置量大。加之災區平均海拔2570多米,高寒陰濕,有效施工期短,受交通條件制約,重建物資調運成本高。以上諸多因素導致災貧疊加的這里重建任務艱巨。 官方最新統計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總投資114.85億元人民幣的定西市災后重建項目已開工1276個、開工率89.5%,目前完工537個、完工率38%,未開工的主要是2015年6月份后新下達建設計劃的項目。 “災后重建讓久居山區的民眾精神面貌煥然一新,現在基本是城里人的生活方式”,在漳縣武當鄉黨委書記包文明看來,災后重建至少將當地民眾的生活向前推進了20年。他舉例說,以前農民多住在山上,不僅屋內屋外土蒼蒼,也沒有休閑娛場所,現在重建村都有文化廣場,大家對生活的信心更足了。 地震重災區岷縣梅川鎮鎮長石貴志亦表示,“災后重建使當地居民住房、學校衛生院等民生基礎設施建設向前推進了50年”。他說,梅川鎮百分之七八十的民眾已經蓋起兩層小樓,村道水泥化路面、供水工程都達到了全覆蓋。而按當地此前發展速度,這種生活尚不知需要幾輩人能實現。(完) |
相關閱讀:
- [ 07-18]所羅門群島地震震級下調至7.0級 暫無傷亡報告
- [ 07-18]斐濟群島地區發生6.0級地震 震源深度530公里
- [ 07-17]省地震局組織開展“守紀律、講規矩”警示教育活動
- [ 07-17]立交橋下月中旬爆破 將使用1噸多炸藥相當于3級地震
- [ 07-16]趙本山捐建蘆山小學通過驗收9月開學 可抗8級地震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