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最近,多地發生醫院暴力事件。醫暴頑疾,久治不愈,問題究竟出在哪兒?本報自今天起推出“會診暴力傷醫”系列報道,約請一線醫務人員、醫院管理者、衛生行政部門負責人和社會心理專家共同“出診”,既剖析病根,又開出藥方,希望找到具有啟示意義的路徑,根治暴力傷醫。
一問 醫暴傷害的只是醫生嗎
影響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公眾也是受害者
記者:在公眾的意識里,傷醫事件似乎與自身無關,如何看待這種旁觀者心態?
余可誼:醫院暴力是沒有底線的,既然是暴力,對象就不分男女老少;既可以襲擊醫生、護士,也可以襲擊醫療場所內的其他人士,如病人、病人家屬;可以發生在最基層的診所、衛生院,也可以發生在最負盛名的大醫院;可以在公立醫院肆虐,也會在私立醫院屢屢發生。
有人驚詫于部隊的高級醫院也淪陷于醫院暴力之下,這里面有兩個認識誤區:一是僅僅把毆打、殺害等性質比較嚴重的暴力事件才視作醫院暴力,而實際上醫院暴力包括任何形式、任何途徑的語言辱罵、威脅、攻擊,我不相信之前沒有人辱罵過這些醫院的護士;二是高級醫院、高級大夫可以免受醫院暴力的襲擊。我可以肯定地說,在當今的中國,別說是醫生護士,任何一個人,都可以是醫院暴力的受害者。
毫無疑問,醫生、護士是暴力傷醫首當其沖的直接受害者,越是基層醫院,得到的保護越少。
不過,社會大眾應該意識到自身也是醫院暴力的受害者。醫院暴力干擾醫療機構正常秩序,會影響到醫療系統的服務供給能力,造成醫務人員普遍的職業倦怠和不安心理,最終影響到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
記者:站在醫生的角度,怎么看待暴力傷醫?
余可誼:醫院暴力是工作場所暴力的一種形式,受害者可以是醫療場所內任何一位人員。如果對醫院暴力行為采取姑息態度,按照“破窗理論”,這種縱容會讓更多的人受到傷害。
曾經有國家在關于工作場所暴力的預防指南中指出,如果可以確定工作場所存在暴力的危險因素,那么雇主采取適當的防范措施就可以預防暴力的發生或者將傷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在目前的大環境下,醫院暴力事件此起彼伏,表現形式和惡劣程度具有偶然性,但并非不可預防,至少我們的目標應該是降低醫院暴力的發生率、減少嚴重事件導致的重傷和死亡率。
基于這個目標,應該對醫院暴力采取零容忍。這種對策并非是以暴制暴,也并非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暴力發生時的應急處理,而是采取預防為主的措施,將惡性事件化解在早期,從制度上保障醫生、護士的人身安全。
二問 如何撐起護醫安全網
醫院和衛生部門應提供足夠保護
記者:面對醫院里的暴力,醫生希望醫院做什么?
余可誼:有人說,醫院暴力零容忍只是一個口號,并無實際作用。確實,如果只是醫生呼吁對醫院暴力零容忍,更像個口號。那么問題來了,實施“醫院暴力零容忍”的主體是誰,是醫生嗎?顯然不切實際。醫院暴力問題實質上是醫院管理問題,從更大的層面上看,是社會管理問題。
作為醫護人員,我們不奢求醫院暴力的零發生,但我們可以要求醫院和衛生管理部門給予我們足夠的保護,這是他們不可推卸的責任。
從現有的人事制度來看,公立醫院的醫生是醫院的雇員,更是國家體系中的干部。他們是廣義上的政府雇員。于情于理,醫院和政府管理部門對醫院暴力問題的解決負有責任。英國國家衛生系統對醫院暴力有公開的零容忍宣言,正告患者應給予醫生尊重和尊嚴,不容忍對醫務人員的暴力,不希望醫護人員受到任何形式、任何途徑的語言辱罵、威脅、攻擊。
記者:患者應該給予醫生應有的尊重,但這是不是應該有一個前提:醫生首先給予患者負責任的治療?
余可誼:醫院暴力零容忍在時下的中國仍是超前的理念,若沒有社會大眾的廣泛支持,必將舉步維艱。
而醫院暴力零容忍要想得到社會大眾的理解,對于醫務人員來說,當然不是無條件的。作為醫者首先得真心實意、用專業的知識和素養給患者服務。如果對患者漫不經心,在當前的社會形勢下,實際上就是置自己于危險的境地,甚至危及同事。可以說,對病患盡心盡力雖然不能保證一個醫生免受醫院暴力的襲擊,但仍然是醫生個體能夠采取的最有效的預防措施。
美國一家醫院的急診科在醫院暴力零容忍的警示中,首先承諾醫生為患者和家屬提供充分的照料,同時要求患者在醫療過程中不得有任何辱罵和暴力行為。
三問 治醫暴有沒有特效藥
建立報告制度和警報系統,改進醫院服務質量
記者:對治理暴力傷醫,有何建議?
余可誼:首先建立最基本的兩項制度:醫院暴力事件的報告制度和針對醫院暴力的醫院警報系統。
如果把醫院暴力視作一種社會疾病,它已不是一種罕見病,而是一種常見病。如果沒有最基礎的醫院暴力事件報告制度,任何管理措施的改進都無法評判效果。這容易給少數醫院管理者一個懶政的借口,不公開、不透明,所以也就不負責任。
針對醫院暴力的警報系統和安保系統應該成為醫院的基本設施,這應該成為考核醫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標。
其次,呼吁限制、禁止醉酒人士進入醫院。
對于醉酒的患者,醫院應有合法的權利在診治過程中予以人身限制和鎮靜處理,以防止其攻擊現場的醫務人員、其他病人和家屬。醫師協會等行業組織應推動這項措施的標準化流程制定并予以推廣。對于醉酒的陪伴人員,醫院也應該有權利拒絕其進入,并有相應的保安、警力來執行上述措施。
醉酒人員在醫院急診室屬于高危因素,我們應該像禁止酒駕一樣防止他們傷害其他人和自己。換句話說,假如醫院不對醉酒人員及其陪護人員采取合理應對措施,實際上是一種不負責任,既置醫生、護士及周邊人員于危險境地,也讓這些在醫院醉酒鬧事人員事后追悔莫及。
急救中心工作人員在工作中受到傷害的情況很常見,可以嘗試將120與110、119等應急電話合并聯動,在急救團隊中配備警力或者防暴器具(如警棍),或者招募退伍軍人、武警參加急救團隊,或者對急救工作人員進行防暴培訓,學習一招制敵的防身術。
當然最根本的,是要改進醫院服務質量和服務流程。醫生應該避免去激惹已經氣憤不平的病人,以防止自己成為怒氣宣泄的對象。更多的時候實際上我們是用自己的專業素養化解病人的怒氣。
還有一些細節也會起到很好的作用。譬如在門診,讓病人和醫務人員分流,設置專門的醫務人員過道;在住院部,醫生的辦公室與病房分開,辦公室配備很好的門禁系統。
鏈接
2014年,醫療糾紛下降8.7%,涉醫違法案件下降10.6%
打擊涉醫犯罪 公檢法齊上陣
暴力,讓醫生很受傷。保障醫生合法權益,維護正常醫療秩序,應該成為社會共識。
中國醫師協會會長張雁靈呼吁,司法機關對傷醫的犯罪分子一定要從嚴、從快、從速嚴懲。
國家衛生計生委宣教司司長毛群安表示,針對暴力傷醫事件,各地應進一步加強平安醫院建設,以人防為保障,物防為基礎,技防為核心,及時消除醫院安全隱患,增強醫院自防自護能力,盡量預防和減少發生在醫院內部的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保護醫患雙方合法權益,維護正常診療秩序。
為遏制暴力傷醫現象蔓延,相關管理部門也在積極行動。自去年以來,人民法院會同相關部門綜合施策,齊抓共治,一手抓依法懲處涉醫違法犯罪,一手抓醫療糾紛多元處理機制,積極推動創建平安醫院活動。通過各方努力,醫療糾紛有所減少,涉醫違法犯罪的高發態勢得到有效遏制。去年以來,全國法院共受理醫療損害賠償案件26962件,審結23001件。
公安部要求,各地公安機關要始終堅持零容忍,依法嚴厲打擊各種侵害醫務人員的違法犯罪行為,進一步加強對醫院安全保衛工作的檢查指導,切實維護醫院正常的醫療秩序,堅決遏制侵害醫務人員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
為了有效遏制涉醫犯罪的高發態勢,檢察機關主動加強與相關部門溝通協調,對于重大涉醫犯罪案件加強法律監督。有的檢察院建立了涉醫違法犯罪案件快捕快訴辦案機制,開設綠色辦案通道、指定專人辦理、成立專業辦案組,加大對涉醫違法犯罪的處置力度。
今年6月24日審議的《刑法修正案(九)草案》首次將“醫鬧”行為列入修改的范圍。
同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檢察機關依法懲處涉醫違法犯罪的有關情況,最高檢新聞發言人肖瑋表示,檢察機關高度重視維護醫療秩序、打擊涉醫違法犯罪工作,積極履行批捕、起訴等檢察職能,堅決依法嚴懲暴力傷醫犯罪,全力保障醫患雙方的合法權益。
據相關部門統計,2014年,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量達76億人次,比上年增加3億人次,而同期醫療糾紛下降8.7%,涉醫違法案件下降10.6%。總體上,各地醫療秩序明顯好轉,醫患雙方滿意度有所提升。
(本報記者柴秋實、劉念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