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汽車產業困局 針對當前國內汽車業面臨的低迷行情,多位專家建議,應推動汽車工業的深化改革,實現健康發展。 有專家呼吁,相關政府部門應以市場導向為基礎,適當提高新上汽車生產項目審批的門檻,降低地方盲目追求將汽車業作為支柱產業的熱情。在企業減產和固定資產投資放緩的雙重保障下,車企產能利用率才可能回歸到正常合理的范圍。 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司長年勇表示,當前我國亟待改變過去傳統的汽車產業宏觀管理方式,推動相關立法,走法制化道路,實現宏觀管理覆蓋汽車產業全生命周期。 廣州汽車集團常務副總經理馮興亞認為,如果在生產環節真正實現法制化,企業將更加明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反而比“摸著石頭過河”的狀態要自由得多。同時,汽車行業的法制化建設將進一步規范市場,促進市場更加公平地競爭。 中國智能交通協會會長吳忠澤建議,當前首先要做的是推進汽車行業的數據標準化建設,建立和完善接口規范和數據標準體系,為跨部門、跨區域、跨廠商的汽車及交通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提供可能。在此基礎上,應創新汽車大數據分析應用,實現智能化輔助設計與制造、維修、銷售新模式。 海馬汽車集團執行總裁孫忠春表示,借助“互聯網+”,海馬汽車希望實現從傳統制造商向移動互聯汽車生活方式的提供商轉變。 東風乘用車總經理李春榮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中國汽車總體的市場從2011年開始即已脫離了高增長階段,這對新興企業的壓力很大,尤其是中國品牌的汽車,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幾乎全線虧損。而東風在蕭條中的做法,就是增加電商成本,加強與互聯網的合作,希望能開辟一條有效的突圍路徑。 新車銷售不景氣的同時,國內二手車市場卻在持續升溫,而從國外的經驗看,誠信的二手車市場具有巨大的潛力。專家建議,應完善二手車全產業鏈建設,尤其是在保障二手車交易的公平和誠信上下功夫,有效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 此外,專家還表示,對于汽車企業來說,單靠生產就能拉動效益的日子會越來越遠。要在企業已有資源的基礎上,通過技術、服務等方面的集成創新,打造適合市場需要的產品和服務,如服務貿易和汽車金融,以及汽車共享,無人駕駛,車聯網等技術。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均有記者林遠、李志勇、毛振華、姜剛、魏驊、王昊飛采寫) |
相關閱讀:
- [ 07-20]4S店再現倒閉潮 汽車經銷商遭遇寒冬
- [ 07-15]異地審計挖出一汽貪腐大案:建4S店需千萬公關費
- [ 07-08]小型SUV剛買12天逢雨必漏 新車主憤怒堵4S店門口
- [ 07-03]莆田:奧迪4S店買車貸款卻沒辦成 訂金該不該退?
- [ 06-12]福建最大飛機“4S店”年底竣工 主體工程已完工
- [ 06-05]4S店“強賣”保險花樣多 消費者須謹防陷阱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