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謀局“十三五” 醞釀十大領域明顯突破
2015-07-21 07:08:35?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中新社北京7月20日電 (記者 周銳)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20日主持召開政治局會議,決定于今年十月在北京召開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十三五”規劃的編制將成為該次會議的主要議題。 從1953年至今,中國已完成12個五年規劃(前十個為五年“計劃”)的編制工作。由于2020年既是“十三五”的收官年,也是中國第一個百年夢想實現的時間節點,這份規劃將對中國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五年作出怎樣的安排受到各方高度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從5月27日至今,習近平接連舉行三場座談會,聽取上海、江蘇、貴州、湖北、遼寧、吉林等18個省區市黨委主要負責人對“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見和建議。 在這三場座談會中,習近平明確了中國在“十三五”期間需要補齊的“短板”,部署了需要取得“明顯突破”的十大領域。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兩年前,習近平在調研時曾講過這樣一句家常話。此番在貴州調研,習近平專門主持召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扶貧攻堅座談會,并明確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 這意味著,以啃硬骨頭的精神和攻堅拔寨的沖刺,推動扶貧開發工作補“短板”將成為中國官方“十三五”期間的工作重點。 區域經濟的“短板“也進入習近平視線。在長春,他重點關注了發展遇到新困難和挑戰的東北老工業基地。習近平強調,不能在困難和挑戰面前束手無策、無所作為。要找準癥結有的放矢、對癥下藥。 補齊“短板”兜好底的同時,習近平也強調“十三五”期間需要在十個領域取得“明顯突破”。 一是保持經濟增長。“十三五”時期,中國發展的環境、條件、任務、要求等都發生了新的變化。習近平要求,挖掘增長潛力,培育發展動力,厚植發展優勢,拓展發展空間,推動經濟總量上臺階。 二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的發展,中國經濟增長將完成三個轉變:從主要靠投資、出口變為“三駕馬車”協同帶動;從主要依靠工業變為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從主要靠物質資源消耗轉變為主要靠勞動生產率的提升。 三是優化產業結構。為提升經濟競爭力,中國將改造傳統行業、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服務業、并積極培育新的業態和商業模式。 四是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國將在科技、產業、企業、市場、產品、業態和管理等領域全面推進創新。 五是農業現代化加快步伐。相比于工業化、信息化和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是中國當下的薄弱一環。在確保糧食安全的基礎下,中國將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和技術創新的步伐。 六是體制機制改革。習近平強調,改革是培育和釋放市場主體活力、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根本動力。要圍繞破解經濟社會發展突出問題的體制機制障礙,全面深化改革,增強改革意識,提高改革行動能力。 七是協調發展。目前中國已經推出了“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等多個區域經濟戰略,未來,區域、城鄉發展的協調以及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將成為政策重點。 八是生態文明建設。習近平在調研中強調,扎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質量的增長點,成為展現中國良好形象的發力點。 九是民生。今天的政治局會議指出必須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習近平也要求全面解決好人民群眾關心的教育、就業、收入、社保、醫療衛生、食品安全等問題。 十是扶貧開發。對于這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繁重的工作。習近平要求各地采取超常舉措,拿出過硬辦法,用一套政策組合拳,確保在既定時間節點打贏扶貧開發攻堅戰。(完) |
相關閱讀:
- [ 07-20]盤點:習近平在吉林考察 和百姓聊了什么?
- [ 07-20]習近平著作亮相利馬國際書展
- [ 07-20]國內|習近平主持政治局會議 十八屆五中全會將于10月召開|習近平著作亮相利馬
- [ 07-20]習近平著作亮相利馬國際書展
- [ 07-20]習近平八一建軍節前夕視察第16集團軍時強調
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管好部隊帶好兵
推動強軍目標在基層落地生根 - [ 07-20]習近平在吉林調研時強調 保持戰略定力增強發展自信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