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頻就國企改革“發聲”:“三個有利于”確立成敗標準
2015-07-23 15:22:0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責任編輯:王海云 王海云 |
分享到:
|
提出改革路徑:加強黨的領導 創新驅動發展 堅持黨的領導是我國國有企業的獨特優勢,2015年7月5日中央深改小組第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中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的若干意見》,強調確保黨的領導、黨的建設在國有企業改革中得到體現和加強。要堅持黨管干部原則,建立適應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和市場競爭需要的選人用人機制。而《關于加強和改進企業國有資產監督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的意見》,也對國企改革提出了更為明確的嚴格要求和規范。專家表示,兩份文件獲審議通過,為下一步深化國企國資改革做出保障性安排,將有利于保障國企國資改革順利推進。 習近平在企業考察時還指出,創新是企業的動力之源,質量是企業的立身之本,管理是企業的生存之基,必須抓好創新、質量、管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始終掌握主動。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推動發展的著力點更多放在創新上,發揮創新對拉動發展的乘數效應。專家表示,要想讓盡可能多的國企“芝麻開花節節高”,就要敢打市場牌、敢打改革牌、敢打創新牌,讓國有企業的創新動力、創新活力、創新實力競相迸發出來。 確定價值判斷:“三個有利于” 日前,對于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習近平提出三個“有利于”,即“推進國有企業改革,要有利于國有資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國有經濟競爭力,有利于放大國有資本功能。”習近平就國企改革提出的這一重要論斷,為國企改革確立了價值判斷標準,具有鮮明的改革指向性和現實針對性,引起高度關注。 《人民日報》日前刊文指出,在國企改革從若干子方案全面深化至頂層總體設計的關鍵時刻,這“三個有利于”撥清了迷霧、校準了方位,更從戰略高度回答了“為誰而改”——國有企業,是推進現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應當說,這一重大判斷內涵豐富,價值深遠,是未來推進國企改革、做大做強做優國企的根本指導。分析認為,“三個有利于”使改革者既有方向可依,又有路徑可循,同時還能在發現問題后及時對照解決問題。深刻把握了“三個有利于”的判斷標準,國企改革就不會出大問題,反而更有靈活性和自主性。 |
相關閱讀:
- [ 07-23]云霄縣組織學習習近平在政治局集體學習時關于安全生產工作重要指示精神
- [ 07-22]習近平:干在實處永無止境 走在前列要謀新篇
- [ 07-22]習近平:把“三嚴三實”貫穿改革全過程
- [ 07-22]品讀習近平“抓民生也是抓發展”的真諦
- [ 07-22]謀篇布局“十三五” 習近平為何一再強調“發展理念”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