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局公布上半年數據 跨境資金流動呈現雙向波動
2015-07-24 06:55:26??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上半年并未出現持續大規模的資本外流 “上半年并未出現持續大規模的資本外流,而且二季度資金流出壓力比一季度有所減弱并趨于均衡。”王春英說,從外匯儲備余額變化看,一季度外匯儲備下降1130億美元,二季度下降362億美元,降幅明顯收窄。從銀行結售匯看,一季度銀行結售匯逆差914億美元,二季度逆差大幅縮小到139億美元。從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看,一季度順差312億美元,二季度順差132億美元,順差雖然收窄但銀行代客項下涉外收支仍呈現凈流入。從零售市場外匯供求看,一季度逆差1200億美元,二季度逆差大幅下降到326億美元。“這些數據都表明,二季度資金流出的壓力減小,外匯收支更為均衡。” 為什么會出現涉外收付款順差但外匯儲備余額下降的情況? 王春英分析,涉外收付款數據反映的是非銀行部門本外幣跨境收入和支出情況。其中,上半年本幣跨境收支為順差、外幣跨境收支為逆差。而且,外幣跨境收支只有發生結售匯才會引起外匯儲備的變化,如果企業收入了外匯不賣而變成外匯存款持有,外匯儲備就不會因此增加;如果企業購買了外匯以后不對外支付,而是存到銀行,儲備也會下降,這也是“藏匯于民”的一種表現,上半年企業外匯存款余額上升384億美元。此外,儲備余額變化還與資產價格和匯率變化有關,即賬面價值變化。 美聯儲貨幣政策正常化影響有所顯現,但依然總體可控 2014年,美聯儲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實質性退出,給新興經濟體帶來了普遍沖擊,我國跨境資金流動雙向波動也進一步加大。“但沒有改變全年跨境資金凈流入、國際收支口徑外匯儲備資產增長的局面。”王春英說。 今年一季度,美聯儲加息預期等因素帶動了美元較快升值,一季度美元指數上升9%,并在3月中上旬突破了100,王春英認為,這是我國跨境資金流出的一項重要推動力。但二季度隨著國內外宏觀環境的變化,資金流出的勢頭明顯放緩,外匯供求趨向基本平衡,說明目前美聯儲貨幣政策正常化的影響仍在可承受的范圍之內。 “美聯儲貨幣政策正常化對我國跨境資金流動有挑戰也有機遇。”王春英說,挑戰方面,美聯儲加息、美元升值可能影響境內企業的財務運作,加大我國跨境資金流動的波動性和市場的不確定性,并且給人民幣匯率政策帶來一定挑戰。 機遇方面,王春英表示,美聯儲貨幣政策正常化是漸進的過程,影響將是逐步釋放的,不僅有利于改善我國外需,也可以推動我國改革開放、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關于應對美國貨幣政策正常化的挑戰,王春英表示,關鍵還是要做好中國自己的事情。應保持經濟在合理區間平穩運行,妥善處理和化解經濟運行中遇到的各種風險和問題,不斷鞏固和提升市場對中國經濟的信心。 |
相關閱讀:
- [ 07-23]外匯局: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強 匯市取得長足發展
- [ 03-27]外匯局:年內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基本可兌換
- [ 03-16]外匯局:1月國際貨物和服務貿易盈余2633億元
- [ 02-26]外匯局發布2015年主要統計數據發布時間表
- [ 02-16]外匯局:跨境資金有進有出將成常態
- [ 12-18]外匯局:我國將繼續推進外匯改革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