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用工業的方式發展現代農業
2015-07-25 18:10:45? ?來源:中國政府網 責任編輯:陳瑋 孫靖 |
分享到:
|
7月22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講起一段往事:10多年前他去加拿大考察現代農業,特別注意到對方介紹情況時從不簡單地說“農業”(Agriculture),而是始終用一個完整的詞組“農業產業”(Agriculture Industry,直譯為“農業工業”)。 “我當時聽得很奇怪,怎么又是農業又是工業?”總理說,“他們帶我看了一圈后我明白了:從選種、種植、收割、倉儲,到加工、營銷,完全是用工業的方式發展農業,打通了農業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最終的產品銷往全世界!” 當天的會議部署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走安全高效綠色發展之路。李克強指出,縱觀發達國家農業現代化的發展路徑,普遍都是用工業的方式發展農業。農業不向產業化方向發展,農業現代化就失去了支撐;反過來說,也只有根本轉變農業的發展方式,農民增收增效才有保障。 “保持農民收入增長與GDP增長同步,須在保障糧食安全前提下,真正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李克強說,“這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要在尊重農民意愿的基礎上,不拘一格推進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 推進改造中低產田,增加有效灌溉面積 今年2月,李克強總理在《求是》雜志發表署名文章中闡明,當前我國農業發展面臨提高價格和增加補貼兩個“天花板”,生態環境和資源條件兩道“緊箍咒”,要持續發展,只能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促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 7月22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指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原則,依次是安全、高效、綠色。“要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糧食安全始終是安天下之本。” 他說,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增強保障水平,當前首先要抓住一個重點:改造中低產農田。我國目前的有效灌溉面積僅僅只有50%,在這方面深挖潛力,將會顯著提高糧食產量。 他指出,我國的基本國情,是一個缺水國家,人均水資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要用占全球7%的耕地養活占全球21%的人口,必須大力推進改造中低產田、增加有效灌溉面積等方式,提高糧食安全保障水平。 |
相關閱讀:
- [ 07-25]李克強:社會保障與商業保險結合是醫改重大創新
- [ 07-25]國內|習近平向青聯學聯大會發賀信|李克強:望金磚銀行為產能合作作貢獻
- [ 07-25]李克強:望金磚銀行為產能合作作貢獻
- [ 07-24]李克強:社會保障與商業保險結合是醫改重大創新
- [ 07-24]李克強召開會議:充分發揮商業保險作用 用保險解決醫療問題
- [ 07-24]李克強會見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行長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