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用工業的方式發展現代農業
2015-07-25 18:10:45? ?來源:中國政府網 責任編輯:陳瑋 孫靖 |
分享到:
|
農業結構調整要以市場為導向,適應消費者需求 “我在河南工作時就注意到,農民單靠賣糧食很難提高收益,所以我們利用當地勞動力密集的優勢,大量發展小麥加工,生產谷元粉、速凍水餃等等,發展起來一批糧食加工企業。”李克強說,“農業結構調整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要以市場為導向,適應消費者需求。這樣才能真正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 他強調,要鼓勵發展規模種養業、農產品加工業和農村服務業,推進生產、加工、物流、營銷等一體化發展,延伸價值鏈。 總理要求有關部門要認真研究體制機制問題,真正讓農業補貼發放到種糧農民手中,切實調動種糧者的生產積極性。 在尊重農民意愿基礎上,不拘一格推進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 當天的會上,李克強總理突出強調,要推進“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 “不是僅僅讓土地向種糧大戶集中,或是辦家庭農場,還有農民入股、土地托管等各種各樣的形式。土地并沒有流走,農民想收回來就能隨時收回來。”他強調,“必須是在尊重農民意愿的基礎上,不拘一格地推進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 許多地方的經驗證明,適度規模經營后,一項顯而易見的好處是打掉田埂,多出了許多耕地。“我在云貴那些地方考察,看著真是心疼啊!巴掌大的一小塊土地,僅田埂就占了將近20%!如果按股份制、合作經營的方式,把田埂打掉,能多出多少土地啊!”總理說。 同時,集中連片的大面積耕地,也有利于提高農業機械化程度。李克強說:“田埂不打掉,大型機械就下不去,沒法深耕深翻,只能大量使用化肥。如果采用大型農機,深翻深耕到40厘米,將會大大緩解過度使用化肥的問題。” 李克強說,一方面,小塊農田造成了大馬力機械缺乏市場需求,農機廠的生產能力嚴重萎縮,只能生產小馬力機械;另一方面,在真正大規模種植的農場,需要大馬力機械,又只能拿著國家補貼從國外進口。 總理指出,更重要的是,通過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將有力支撐農民收入的進一步提高。“農民的收入不僅來自土地流轉、出租土地,也能入股合作社,還能在里面打工,真正實現了多個身份、多種收入。”李克強說。(付聰) |
相關閱讀:
- [ 07-25]李克強:社會保障與商業保險結合是醫改重大創新
- [ 07-25]國內|習近平向青聯學聯大會發賀信|李克強:望金磚銀行為產能合作作貢獻
- [ 07-25]李克強:望金磚銀行為產能合作作貢獻
- [ 07-24]李克強:社會保障與商業保險結合是醫改重大創新
- [ 07-24]李克強召開會議:充分發揮商業保險作用 用保險解決醫療問題
- [ 07-24]李克強會見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行長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