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與八路軍華北抗戰
2015-07-25 19:56:58?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母親叫兒打東洋,妻子送郎上戰場” “兵民是勝利之本”,根據地人民的人力支持是抗戰勝利的基本保證。日軍對太行山根據地先后進行“三路圍攻”“八路圍攻”“九路圍攻”,實施“囚籠政策”“蠶食政策”“三光政策”,發動“百萬大戰”“鐵壁合圍”等數以百次的掃蕩或報復進攻,面對日軍瘋狂進攻和殘酷殺戮,“工農兵學商,一起來救亡”,成千上萬群眾加入抗日隊伍。太行山上的人民群眾將多年不用的長矛、大刀、土槍、土炮找出來武裝自己,組織自衛隊,打擊日軍,并踴躍從事諸如站崗、放哨、送信、帶路、運輸等抗戰勤務。各地群眾在山頭之間、村莊之間設置諸如消息樹和雞毛信等聯絡信號,以使我方指揮機關及時了解敵人動向。各地普遍建立農救會、工救會、青救會、婦救會、兒童團等抗日群眾團體,形成“母親叫兒打東洋,妻子送郎上戰場”的抗戰熱潮。 民兵組織是根據地群眾在人力方面最重要的支持之一。太行根據地民兵平時生產,戰時打仗,以奪取敵人武器武裝自己。各村群眾在民兵保衛與掩護下,能夠有計劃地轉移,能夠在戰爭中堅持生產,而正規軍隊有了民兵配合則進一步擴大了戰斗的群眾基礎。太行區民兵為太行抗日根據地創建與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1937年9月在八路軍創建太行根據地時,太行民兵率先參加了著名的神頭嶺、響堂鋪伏擊戰和粉碎日軍“九路圍攻”等戰役。在與日軍進行掃蕩與反掃蕩、蠶食與反蠶食斗爭中,太行民兵全力以赴,他們在敵腹心區攻據點、斷公路、割電線、炸橋梁、襲運輸,斷敵給養,捕捉敵特漢奸,摧毀敵維持會,開展“雙減”運動,囤積抗日公糧,與敵人進行了頑強斗爭,以無私奉獻保衛了根據地。在八年抗戰中,太行民兵利用當地地形地貌創造出諸如伏擊戰、圍困戰、窯洞戰、麻雀戰、地雷戰等種種奇異戰法,使日軍屢屢受挫。 八年抗戰中,太行區先后有117573人參加八路軍。當時僅14萬人口的武鄉就有9萬人參加工、農、青、婦和兒童團等群眾抗日團體,有1.4萬名青壯年參加八路軍等抗日部隊。在人民群眾支援下,八路軍一二九師由進入太行山時的9000余人發展到1945年9月的近30萬人。 根據地廣大人民群眾在財力物力上的支持是抗日戰爭勝利的根本保障。太行根據地群眾在自身財力物力十分困難的情況下仍源源不斷地供應抗戰所需的大量糧食、被服和軍需物資,承擔了龐大的戰爭費用和繁重的戰勤服務。他們組織擔架隊、運輸隊、警戒隊,運送物資、救護傷員、打掃戰場、維持治安,使軍需供應和戰勤服務得到充分保障。百團大戰期間,晉中地區廣大群眾積極儲備干糧熟食、破路工具,支援過往部隊靠牲口馱甚至肩挑人扛送往前方。據統計,僅戰役第一、二階段晉中地區就出動民兵2萬人,動員群眾7萬余人,征調牲口4500頭,供應軍糧1.4萬石、電線桿1800根、柴草100余萬斤、軍鞋3萬雙、蔬菜2萬斤、羊1000多只。 “太行浩氣傳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 “巍巍太行山,滔滔漳河水。”戰爭期間,無論太行山上抑或漳河岸邊,廣大人民積極參軍參戰,大力發展生產,使整個太行山區變成八路軍堅持華北抗戰的“兵站基地”。同時,太行人民亦因日軍大規模進攻和報復性掃蕩付出了慘重代價。 (一)人力損失。由于日軍瘋狂掃蕩,許多太行人民喪失了基本生存條件,或被迫背井離鄉加入難民大潮,或因生活拮據病餓而死,導致大量人口消耗。據統計,黎城等25縣有103949人死亡,67215人下落不明,294472人淪為難民,40502人成為鰥寡孤獨,417805人因戰爭摧殘患各種疾病。戰爭中,日軍對無辜平民進行殺戮與摧殘,制造了一系列駭人聽聞的慘案。據統計,太行太岳區慘遭日軍殺害25.6萬人,被拷打163.6萬人,致殘9.26萬人。日軍還為供其所需大肆掠奪根據地人口,其中太行區被擄壯丁48.8萬人,太岳區被擄9.3萬人。 (二)物資損失。日軍為鞏固占領區內的殖民統治,修筑了無數軍事設施,這些設施不僅占用大量良田沃土,且又因大面積土地被分割破壞或荒蕪,農業生態環境急劇惡化,人民失去衣食之源。據統計,上黨區日軍修筑軍事設施占地113889.6畝,估計產糧1979032.41石,其余土地因戰爭影響畝均減產0.31石,每年減收糧食222050509.6石;日軍一方面大量占用或毀壞土地使糧食生產受損;另一方面又對糧食進行直接搶掠。據統計,八年間日軍在太行區燒搶糧食12056100石,征派49387962石;在上黨區燒搶280801808.7斤,征派381048478.6斤。日軍每次掃蕩必大肆掠殺牲畜。據統計,八年間太行區損失牲畜279774頭,上黨區損失147750頭。焚燒和毀壞民房亦是日軍報復根據地人民的主要手段。1939年,日軍發動“九路圍攻”,遼武公路沿線民房被燒毀者十之八九。據美國人白修德等人描述:“日本人剛過去,他們在鄉下留下了到處焦黑的破壞痕跡,有時騎馬走過許多燒光了的鄉村,走了一整天,只見一堆堆的廢墟”。根據地人民群眾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前仆后繼、勇往直前,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為最終打敗日本侵略者和贏得戰爭勝利建立了不朽功勛。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