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知名財經媒體《金融時報》有了新東家:日本經濟新聞社(日經新聞)出資約13億美元,從英國培生集團手中買下這家擁有127年歷史的報紙。 這一大手筆收購案引發廣泛關注。一些人開始擔心,在日經新聞掌控下,《金融時報》能否繼續保持對日本企業和政府的客觀報道。長期以來,日本政府一直通過記者俱樂部等制度干預媒體,壓制日本媒體的批評聲音,這種做法可能影響到《金融時報》今后的聲譽。 【翻出陳年舊賬】 在日經新聞宣布收購《金融時報》后,不少媒體立即翻出四年前的一樁舊案,指責日經新聞不過是日本企業的傳聲筒。 2011年10月,奧林巴斯前首席執行官邁克爾·伍德福德向《金融時報》爆料了這家公司的會計丑聞。奧林巴斯董事會在長達20年的時間里一直想方設法隱瞞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的投資損失,這些虧損都以收購之名被核銷。 這一重大丑聞引發各大媒體廣泛關注和跟進報道,但日經新聞最初卻置之不理,隨后也是淡化處理。 伍德福德近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日本媒體“對于強大的勢力持恭敬甚至虔誠的態度”。他說,如果《金融時報》當時為日經新聞所有,他可能不會對其爆料奧林巴斯公司的丑聞。 他說:“我很擔心,被日經新聞收購所帶來的潛意識影響會令其(《金融時報》)不再愿意刊登批評包括日經新聞在內的日本企業的文章?!?/p> 對于外界的指責,日經新聞社長岡田直敏辯稱,在奧林巴斯事件的報道上,“我們可能晚了,但這并不意味我們隱瞞不報?!督鹑跁r報》根據自己的編輯原則報道,我們依據我們的原則報道?!?/p> 此外,《華爾街日報》認為,日本的媒體文化與西方存在差異,這可能會給日經新聞收購《金融時報》帶來挑戰。 一名身在倫敦的《金融時報》記者說:“對于日經新聞,顯然存在擔憂。他們在曝光奧林巴斯上沒有做好。” 《金融時報》前編輯安德魯·高爾斯認為,考慮到日經新聞在金融新聞領域方面的長期經驗與傳統,《金融時報》被其收購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是“日本新聞業與盎格魯-撒克遜新聞業存在文化差異”,日本需要承認《金融時報》有著自己的方式。 路透社注意到,此前,一些日本企業的海外收購正是栽在企業文化和價值觀的認知差異上。在金融危機期間,野村證券壓價收購華爾街破產的雷曼兄弟公司的部分業務導致了關系緊張并引發不滿,而且觸及了底線。 雷曼銀行家們對于日本的保守主義和官僚主義表現得極不耐煩,而野村的資深工作人員則對雷曼員工薪酬表示憤怒。 【口頭承諾獨立】 在《金融時報》收購案上,日經新聞可謂一匹“黑馬”。過去數年,德國阿克塞爾·施普林格集團一直與英國培生集團就收購問題展開談判,而日經新聞不到5周之前才開始與其談判。 媒體認為,日經新聞最終成功收購《金融時報》。首先是其開價高出阿克塞爾·施普林格集團約1.55億美元。其次,自從2013年3月日經新聞與《金融時報》簽署合作協議以來,雙方高層一直保持著良好的關系。 面對外界的擔憂,日經新聞主管們承諾,將對《金融時報》采取更為放手的管理方式,保持其編輯獨立。 日經新聞社長岡田直敏說:“我們會尊重彼此的編輯管理方式和編輯部文化,如果出現問題,我們會坦率溝通并努力找到契合點?!?/p> 岡田直敏表示,此次收購重在海外推廣日經新聞的品牌,鑒于《金融時報》的品牌價值和此次收購為海外擴展帶來的“快車票”,收購價格并不算昂貴?!拔覀儗嵤┐舜问召彶皇菫榱嗽黾永麧?。我們希望加強新聞價值?!?/p> 【政府干預媒體】 雖然日經新聞管理層給出口頭承諾,但考慮到日本政府對于日媒的一貫干預和控制,不少人依然擔心,《金融時報》今后能否在涉及日本企業和政府的報道方面保持客觀。 美國“石英”財經網站認為,收購《金融時報》不僅是日經新聞一項戰略舉措,而且是更寬泛的政治對外戰略的一部分。2013年,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國會表示“我國的理念”正在遭到外國人的誤解。他呼吁采取措施“主動收集和傳播信息,使我們得到正確理解”。 今年5月,美國《紐約時報》刊登一篇《日本政府如何干預媒體獨立》的報道。報道指出,在日本,政府和記者之間的正式關系是通過一系列記者俱樂部來維持的,只有俱樂部會員才能獲準參加新聞發布會,而且只有會員才能接觸相關官員。作為賦予記者這種特權地位的回報,日本官員想當然地認為,他們的機構或部門將得到正面報道。很多時候也的確如此。 報道稱,“很多記者承認老板順從政府,但渴望保護自己事業的他們不愿批評政府。對公司的忠誠壓倒了新聞獨立方面的職業道德”。 媒體還注意到,自安倍上臺以來,在干預和拉攏媒體方面更為主動和強硬,多次引發國際輿論和日本新聞界對其干涉媒體的指責。日本部分媒體也多次進行選擇性報道,選擇性忽視不利于安倍政府和政策的新聞。(張偉)(新華社特稿) |
相關閱讀:
- [ 07-25]日本經濟新聞為什么要收購金融時報
- [ 07-03]央行《金融時報》點名摩根士丹利惡意做空
- [ 03-31]李克強會見《金融時報》總編巴伯
- [ 02-25]《金融時報》刊文:通縮離我們已很近
- [ 01-16]金融時報:亞洲央行傾向寬松貨幣政策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