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日前決定,在去年已經取消149項職業資格的基礎上,再取消網絡廣告經紀人、注冊電子貿易師等62項職業資格。 這一舉措獲得了輿論肯定。網民認為,繼續集中取消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是政府進一步簡政放權的體現,也是對市場活力的松綁,將減少對市場與人才的束縛。要讓職業資格“瘦身”顯效,關鍵在于斬斷職業資格證書背后的利益鏈,同時要警惕政策在落實過程中面臨“腸梗阻”問題。 為市場與人才“減負” 網友“程昭華”稱,取消多余職業資格的意義不僅在于簡政放權,而且減少了對市場與人才的束縛,是對市場活力的松綁,是尊重市場規律的體現,這契合社會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要求,契合政府轉變職能的行動。 “由于一些行業過于看重資格證書,導致一些人把主要精力投在考證上,忽視提高實踐能力,而且人為抬高了相關領域的從業門檻,導致出現掛證、靠證等不少問題。這不僅嚴重影響市場在人力資源配置中發揮作用,更成為社會經濟發展和市場繁榮的阻礙因素之一。”網友“快樂小鳥999”表示。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發展背景下,有些職業資格不能成為創業就業的門檻。有網友表示,取消不必要的職業資格,有利于促進職業資格規范管理,減輕用人單位和人才負擔。 網友“胡軍”表示,真正評價一個人的能力和水平,不應該只看其拿了什么證、拿了多少證,而應由市場來評定。 斬斷背后利益鏈 網友“張智全”表示,職業資格許可亂象頻出,折射出一種利益博弈的非正常狀態。治理“任性”的職業資格許可,法治應成為首選,這也是規范職業資格許可以及督促政策落實的最有力武器。 網友“羅瑞明”表示,“無法可依的職業資格許可一律取消”,從源頭上防止資格證書亂象,不僅是一種減負措施,也是防止“以證生財”切斷背后利益鏈的有效方法。 為防止取消職業資格許可政策在落地過程中遭遇腸梗阻、陷入邊清理邊增加的怪圈,網友“徐清”建議,還需加強頂層設計,以剛性制度治理證書亂象。例如,制定職業資格專項法律,厘清地方政府、企事業單位、行業協會、中介組織角色定位。(記者李會平 整理) |
相關閱讀:
- [ 07-24]國務院印發《決定》取消62項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
- [ 07-24]上杭縣成立職業衛生安全監督管理站
- [ 07-24]62項職業資格許可認定取消 涉及通信質檢等領域
- [ 07-23]戶籍遷移 平潭以合法穩定職業和住所為主要指標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