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下旬,湖北省南漳縣的王先生輾轉找到衡陽晚報記者姚永軍,爆出一個猛料:衡陽有一詐騙團伙,專門以北京醫療機構專家名義以假劣藥品冒充特效藥實施詐騙,僅南漳縣就有王先生母親在內的5名老年人上當受騙,造成經濟損失5萬余元。 記者在安慰王先生的同時,迅速向衡陽日報社領導匯報。社領導認為這已經涉及刑事犯罪,如果貿然發出報道很可能會驚動犯罪嫌疑人。社領導要求記者將此情況通報給警方,待警方破案后再及時進行報道。 10月31日,收到王先生發來的舉報材料郵件后,記者第一時間將其轉發給市公安局宣傳中心。 宣傳中心負責人立即將舉報材料呈送市公安局副局長、打擊多發性侵財犯罪專業隊隊長鄧朝暉。鄧朝暉高度重視,與王先生多次通電話了解情況后作出批示,指示由蒸湘分局負責此案的前期摸排。 蒸湘分局領導非常重視,從分局刑偵大隊、華興派出所抽調精干警力開展前期偵查。偵查員調取了大量的書面材料,并摸排全市所有同類型案件,發現有多起使用同類手段針對老年群體的系列詐騙案,遂于2014年12月5日立案,并同時向市公安局匯報。 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周學農高度重視,指示成立由市局副局長鄧朝暉任指揮長、蒸湘區副區長兼分局局長吳小平、刑偵支隊支隊長顏海波、特巡警支隊支隊長周志清、網技支隊支隊長劉小龍任副指揮長的專案指揮部,領導專案偵查工作。此后,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周學農、常務副局長王成良、副局長吳起、謝先進等領導多次過問專案進展情況,解決工作中的具體問題,強力推進專案工作。 據專案指揮長鄧朝暉介紹:摸排犯罪窩點花費了專案組大量人力、物力和時間。 為了早日將這伙嫌疑人繩之以法,讓更多的老年人免受損失,專案民警在指揮部領導下夜以繼日開展偵查。 為找到犯罪窩點,專案組成員、華興派出所中隊長王國平費盡心思,成天在派出所轄區內轉悠,查找可疑出租屋。有時為了便于偵查,他還拉上在社區居委會工作的妻子打掩護。有一次晚上摸排時,由于黑燈瞎火視線不良還重重摔傷。休息一個晚上后,他又帶傷投入戰斗。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5年5月底,專案民警終于掌握了犯罪窩點的具體位置。令民警詫異的是,犯罪窩點距離華興派出所的直線距離竟然不到50米!莫非犯罪嫌疑人的信條是“越危險的地方越安全”?專案民警偵查發現,犯罪窩點外安裝了兩個監控攝像頭。無論是居委會工作人員或物業管理人員敲門,窩點內的人都不開門。 同時,專案組通過前期扎實有效的工作查明了該團伙以王某、鄒某夫婦為首,其他骨干成員的身份也已初步掌握,并收集整理了大量證據材料。 專案指揮部經過慎重研究,決定6月9日收網,實施集中抓捕。 當天上午8時30分,鄧朝暉親自坐鎮華興派出所,指揮刑偵支隊、蒸湘分局刑偵大隊、華興派出所20余名警力在犯罪嫌疑人集中詐騙的寫字樓和員工宿舍樓兩處便衣布控。 為防止強行破門抓捕犯罪嫌疑人銷毀電腦帳目、數據資料等,布控民警一直蹲守到14時許。待主要犯罪嫌疑人下樓后民警果斷抓捕,用其鑰匙開門進入室內,控制現場,抓獲王某、鄒某及5名冒充專家教授的犯罪嫌疑人,繳獲用于詐騙的電話17臺、電腦6臺、U盤四個、作案專用手機一臺、員工培訓教材三大本、受害人訂單資料六扎等物品。民警發現,該犯罪窩點貌似正規公司,吸音材料裝修的墻上貼有各類規章制度。 6月10日,按照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周學農“將此案做大做強”的指示,鄧朝暉主持召開專案分析調度會,決定專案民警分為審訊組、固定證據組、抓捕組三個小組,一組抓緊進行審訊,一組固定證據,抓捕組趕赴北京抓捕在北京負責發貨并結算贓款的丁某。 抓捕組民警在北京福通物流公司將犯罪嫌疑人丁某成功抓獲,并在該公司倉庫內發現了該團伙堆積如山尚未發出的各類藥品。目前,已將各類藥品抽樣帶回衡陽交給食藥監部門進行鑒定。 冒充專家年余時間詐騙千名老人 經過偵查審訊查明:該團伙在年余時間里瘋狂實施詐騙,1100余名受害人遍及全國各地,涉案金額達千余萬元,該團伙謀取非法利益345萬元。其中廣東汕頭的一名受害人,先后被騙走15萬元。 2014年5月,犯罪嫌疑人王某從網上學來詐騙方法后,通過網絡聯系制作了工商營業執照(北京康泰仁愛醫學研究院)、搭設虛假宣傳網站,安裝010北京號段網絡虛擬電話,通過從58同城發布招聘信息網羅到蔣某、周某等人為手下。犯罪嫌疑人王某、鄒某將手下人員培訓后,要求各自他們冒充網站上面的專家、教授進行詐騙。 該團伙首先利用網絡、報刊、電視等渠道發布免費贈送、優惠購買治療儀器、特效藥等虛假宣傳信息, “客戶”(受害群眾)上網看到虛假宣傳網站上的內容后,在網上留下希望免費領取儀器的信息或撥打宣傳網站預留的400電話(網站上的400電話打通后自動轉接到衡陽市犯罪嫌疑人開設公司的電話上)咨詢,先由鄒某假冒醫院客服工作人員接電話后登記“客戶”的姓名、地址、電話號碼和網上留言信息登記,然后分發給手下冒充專家、主任打電話給”客戶”電話會診,誘騙其相信“儀器”療效,并以免費贈送或優惠銷售“儀器”為誘餌,引誘“客戶”購買配套特效“藥貼”、特效藥,由專家自行跟“客戶”談價。200元一臺的儀器最高賣到6900元、以食品和假藥劣藥冒充特效藥,十幾元的原價他們出手就賣到上千元。“客戶”愿意購買產品后,銷售人員便把單子給組長蔣某,再由蔣某匯總后交給鄒某。鄒某再打電話給”客戶”確認后,聯系北京某物流公司丁某按單發貨。 為了讓”客戶”相信醫院開設在北京,鄒某先聯系廣州某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直接將“儀器、特效藥、藥貼”發貨到北京某物流公司倉庫。每天通過QQ將“客戶”訂單發到北京,讓福通物流公司按單發貨,貨到付款。北京某物流公司收到貨款扣除相關費用后將錢轉賬到王某手中。“客戶”購買第一輪產品后,銷售人員將“客戶”名單匯總后交給鄒某,鄒某安排“教授”給“客戶”做專家電話復診,誘騙受害群眾繼續購買“特效藥貼”、“特效藥”直到發現上當被騙。 更為可惡的是,這些“專家教授”經常誘騙受害老年人停用正規醫院開出的藥物,服用他們的所謂特效藥。 目前,已有7名犯罪嫌疑人被依法刑事拘留,1名犯罪嫌疑人被監視居住。該案正在進一步偵查深挖之中。記者 阮占江 法制網通訊員 姚永軍 蘇敏 |
相關閱讀:
- [ 07-25]北京破獲產銷假冒蘋果手機團伙 涉案金額1.2億元
- [ 07-24]合肥警方摧毀千人傳銷團伙 17名頭目聚會被端
- [ 07-23]云南警方摧毀特大家族式跨國販毒團伙 繳獲冰毒297公斤
- [ 07-23]百元玉石賣數千 北京“黑一日游”團伙80余人落網
- [ 07-21]每小時發萬條詐騙短信 警方搗毀一積分換現金詐騙團伙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