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0年,德國人口只剩6000多萬!”德國漢堡世界經濟研究所最近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2009年到2013 年德國每千人當中嬰兒只有8.3 人,低于日本的8.4,為全球最低。 整個歐洲近年來遭遇“德國現象”,深陷人口危機中。數據顯示,歐盟28國總生育率均低于維持人口規模所需的2.1水平,德國在最低行列,不到1.4。 “歐洲人口危機是一種社會病”,德國柏林人口和發展問題專家瑟格勒爾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德國女性平均想要1.75個孩子,男性為1.59個。顯然,現實比希望的要少。而在歐洲范圍內,各國大體與德國類似。究其原因,與亞洲人不同,歐洲人覺得生兒育女增添生活樂趣的人沒那么多。在德國,每4人中只有1人認同“享受有子女的天倫之樂”觀點。 瑟格勒爾認為,歐洲社會福利體系遠好于其他地區也是一個原因。在歐洲,沒有子女的老人可以得到社會的悉心照顧。像德國的養老金制度實施所謂“代際協議”,由在職被保險人繳費來負擔退休者的養老金,不像其他地區依賴子女多一些。 養育孩子的經濟賬自然也是考慮因素。41歲的克勞迪婭對記者說,她每個月撫養兒子的花費將近800歐元(1歐元約合7元人民幣),把孩子養育到滿18歲,家庭需要為其支出總共約18萬歐元。其間,家庭總共可以得到近5萬歐元的兒童金。如果孩子上大學,家庭還得再支付6萬歐元。 在歐洲,人們有一種根深蒂固的觀念,認為女性應該全身心照顧子女,否則她就是個“狠心的母親”。許多女性因為照顧孩子,不得不離職。此外,很多國家缺少必要的服務兒童的基礎設施,比如德國每年有近20萬兒童沒有幼兒園可上。 英國國家統計局最近公布的數據顯示了人口問題在英國的嚴峻性。據BBC中文網報道,2003-2013年間,英國的獨子家庭數量增加了12%,達46%。分析認為,晚育、家庭結構改變(同居以及單親家庭增多)以及撫養孩子的費用高是主要原因。英國一個孩子從出生到21周歲,父母要在子女身上平均花22.7萬英鎊,占家庭平均總收入的28%。 有分析稱,近年來,歐洲不斷推出鼓勵女性生育的新政策,但收效甚微。“德國實行的以金錢為動力的生育政策,是一個錯誤方向”,瑟格勒爾說,要讓婦女多生孩子,就要讓生兒育女成為全社會的組成部分。應該提倡北歐模式,比如加強幼兒園的建設,在社區增加兒童游樂設施,建立企業托兒所等。 【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 |
相關閱讀:
- [ 12-31]養老金缺口實質是人口危機
- [ 08-16]“十三五”首批課題30單位爭搶 “人口問題”無人認領
- [ 11-15]人口問題專家彭希哲:開放“單獨”符合漸進式改革思路
- [ 09-04]人口問題面臨兩大挑戰 中國需及時完善生育政策
- [ 06-26]朝鮮譴責美國捏造朝方販賣人口問題
- [ 11-18]人口問題專家:剩女猶可為 剩男麻煩大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