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大暑。正在南京舉行的“四個全面”戰略思想理論研討會,讓來自全國各地的160多位專家學者感受到了別樣的火熱。
“江蘇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一方熱土,也是‘四個全面’戰略思想的首次提出地。從‘全面小康社會’到‘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叢書》到《“四個全面”研究叢書》,江蘇實現了理論和實踐雙豐收、雙推進?!薄肚笫恰冯s志社社長李捷的評價,勾畫出江蘇近年來社科理論建設碩果累累的喜人局面。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和指南,理論為實踐注入靈魂與動力。作為在全國創造過多個“率先”的經濟強省、文化大省,江蘇對于下一步發展有著清醒認知,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時的重要講話,更賦予其“為全國發展探路”的光榮使命。
如何“探路”,探什么路?江蘇用行動給出響亮回答——以先進思想文化的羅盤定向導航,推動文化建設邁上新臺階,構筑思想文化建設高地;以更高標準、更高定位推動社科事業發展,蹚出一條理論聯系實踐、引導實踐的康莊道路。
靠理論的力量“解開扣子”
——回應熱點難點問題,打造思想理論高地
2014年9月,江蘇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下設15個研究基地。這不是“零基礎”的新生事物,而是對悠久傳統的延續與升級——從20世紀八九十年代起,江蘇便先后打造了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三個代表與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中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中心等研究平臺,推出了大量重量級成果。此次中心在整合原有各機構的基礎上成立,改變了各個中心“分頭作戰”的現象,不到一年便已結出碩果,“雁陣效應”進一步凸顯。
“要帶著看齊意識、問題意識、實踐意識深化研究,在把握大勢、登高望遠上走在前列,在精準闡釋、深化研究上走在前列,在入腦入心、落地生根上走在前列?!苯K省委常委、宣傳部長王燕文對中心寄予厚望。
在江蘇,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馬克思主義學院、報刊網絡理論宣傳陣地“四大平臺”建設始終被視為重中之重。江蘇第一時間制訂出臺相關實施意見,既注重頂層設計又考量實際情況,從總體目標、工作重點、保障措施3個方面作出26個項目的一攬子部署安排。
深化理論研究,是為了更好地回應社會熱點難點、增強干事創業自覺自信。江蘇社科界在多年歷練中達成共識:只有解開思想的扣子,才能邁開改革的步子;而“解開扣子”,必須靠理論的力量。
在江蘇省黨員干部辦公室、在普通百姓家中、在書店熱銷圖書區,一套皇皇14卷、450萬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叢書》時常映入眼簾。這是國內第一套全面研究和闡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體范疇的系列研究著作,由江蘇160多位學者精心凝鑄而成。叢書推出后好評如潮,更在理論界引發震動。“江蘇以一省之力完成了一項重大的國家理論工程!”清華大學教授、中國倫理學會會長萬俊人感喟。
善于“舉旗”,更敢于“亮劍”。近年來,“西方憲政民主”“普世價值”“新自由主義”等思潮流傳甚廣,頗具迷惑性。怎樣幫助大家明辨是非?江蘇社科界及時推出《社會思潮怎么看》和《精神之鈣》兩本通俗理論讀物,通過一正論一駁論的“組合拳”,對廣大干部群眾形成了有力引導。
不但用書本答疑解惑,江蘇還把理論大家名家請上電視,針對百姓關切深入淺出地進行理論闡釋。
“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京津冀協同發展”“筑夢‘一帶一路’”……登錄江蘇衛視《時代問答》欄目網頁,最新的幾期專題緊扣時代步伐,專家闡釋深入淺出,引人入勝。這檔肇始于2012年的高端理論訪談節目開播120余期,南京大學資深教授洪銀興、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洪大用、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張文顯、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培林等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專家、各界理論家走進欄目會客廳,和觀眾進行趣益兼備的精神交流。
“當初有同行質疑:在熱點時段開這么‘冷門’的節目,誰會看?但我們堅持下來了。在江蘇,主流輿論陣地應該有這種責任擔當和理論自覺?!敝破诵礻柛锌?。
萬千努力匯于一脈,宣示著江蘇構筑“思想文化建設高地”的決心和信心。在省委省政府召開的推動文化建設邁上新臺階工作會議上,江蘇省委書記羅志軍的話語擲地有聲:“要通過思想理論武裝,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增強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增強做好各項工作的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動力。”
從“關鍵少數”到“最后一公里”
——思想武裝不留空白,理論普及做實做細
又到周五下班時間,江蘇省直機關工委宣傳部副部長孟海民照例和同事們相互提醒:“周末記得答題啊,免得排名下降。”
讓他們如此惦念的,是江蘇省通過機關微信公眾平臺開展的“每日一題”活動。全省黨員干部通過微信、網站雙平臺學理論、答問題、記分數、排名次,形成了你追我趕的熱烈學習氣氛。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知識大賽中,短短10天,就有30多萬網民通過網站、微博、微信等平臺參與答題。
“以科學理論武裝頭腦,首先要牢牢抓住領導干部這一‘關鍵少數’。”江蘇省委宣傳部部務委員雙傳學告訴記者,去年,江蘇省委中心組集體學習由雙月學改為每月學,截至今年7月已學習達28次。每年100余期省管干部輪訓班、部省屬高校書記(校長)培訓班、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專題培訓班、社科期刊負責人研修班、高校社科骨干研修班…各級各類培訓班組織學員分專題分領域開展學習,著力用黨的理論創新成果武裝頭腦。
一手武裝“關鍵少數”,一手夯實“廣泛基礎”。江蘇省數以萬計的社科工作者活躍在理論宣傳一線,通過多種形式的基層宣講、培訓活動,打通黨的創新理論走近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每年歲末年初,惠及城鄉400萬基層黨員干部的精神文化“大餐”——黨員冬訓,都會在江蘇大地拉開序幕。黨員群眾可以自主點單,選擇黨的理論、科技知識、法律服務、文藝活動等切合心意的“餐點”。至今,冬訓工作已經開展37年,被干部群眾親切地稱為基層理論武裝的“加油站”、經濟發展的“助推器”、社會和諧的“安全閥”。
怎樣把黨的理論講得深入淺出、入腦入心?南通市海安縣委黨校副校長徐進頗有心得:既要直面現實,解答黨員和群眾心中的難題,也要形象易懂,用“江蘇話”講好“大道理”:“群眾路線要記住三點:對老百姓好一點,花公家的鈔票省一點、做工作實一點?!薄翱茖W發展觀就像長跑比賽,需要爆發力,更需要持久力?!薄八娜f億元的投入是西醫療法,短期效果非常好,如今中央提出創新、轉型、綠色,是中醫療法,雖然見效慢一點,但會把中國經濟的肌體調理得更健康”……和他一樣,江蘇宣講骨干們用這樣的語言持續播灑理論雨露,為百姓們送上了豐厚的精神滋養。
常年深耕細作、用心深植厚培,引燃了百姓們自發的理論學習熱情。南京的“市民講堂”、泰州的“百姓宣講團”、常州的“道德講堂”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理論普及品牌在全省集中涌現。2014年,全省舉辦人文社科講座、專題報告會等2200多場。報、刊、網、講壇聯動的全媒體理論宣傳新模式,正在高頻“實戰”中日趨成熟。
杜絕“書齋文章”和“內部循環”
——研究直面現實,理論服務實踐
大發展呼喚大理論,大實踐催生大擔當。江蘇社科人深知:學術研究如果遠離現實,就會變成“書齋文章”和“內部循環”,失去了生機與價值。于是,“服務發展、直面現實”的研究導向,激活了全省社科理論界的“一江春水”。
2011年,羅志軍親任首席專家,開啟了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我國東部地區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理論和實踐研究”。最近,課題順利結項,最終成果“區域現代化理論和實踐”厚重扎實,為我國東部地區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提供了借鑒與啟示。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研究室、規劃辦與社科聯每年推出30個決策課題,都是事關江蘇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問題和戰略重點,由省委書記和省長簽批,引導學者們開展專門研究?!苯K省社科聯黨組書記劉德海介紹,江蘇省每年召開幾次重大公共政策咨詢會,請專家為經濟社會發展“支招”,并在年度社科評獎中,單列一項“省政府決策咨詢獎”。
導向正確,自然成果豐碩。2014年,江蘇獲得國家社科基金年度項目273個、各類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總數達338項、資助經費8380萬元,立項數和資助經費總額穩居全國“第一方陣”。
為推動社科理論工作者更好地擔當決策“最強大腦”,2011年11月,江蘇省社科聯牽頭成立首批決策咨詢研究基地,目前已發展了39家。研究基地整合了省內社科界專家、省級機關領導專家和在京領導專家三方力量,實現了1+1+1>3的協同效應。
“我們正在籌建江蘇省新型智庫建設辦公室,重點推進江蘇智庫建設,準備遴選命名十家重點智庫,連續五年,每年給予每家200萬元的財政支持,”江蘇省社科規劃辦主任尚慶飛表示,“同時,打造包括黨委政府、社科院所、黨校高校在內的專門研究機構以及社會民間咨詢服務機構等類型多樣、門類齊全、領域寬廣的智庫體系,充分發揮資政功能?!?/p>
共建“強富美高”新江蘇
——社科理論強力助推,精神物質比肩并進
6月9日,南京大學商學院教授趙曙明等十位社科工作者從省領導手中接過了第二屆“江蘇社科名家”獎章。
相似的場景發生在2013年春節前。顧煥章、魯潔、胡福明等十位學者榮譽加身,被授予“江蘇社科名家”金鑲玉獎章和20萬元科研經費。社科工作者的尊嚴、底氣和信心,得到極大提振。
7月下旬,20位年輕學者共赴德國哥廷根大學進行培訓。他們有著共同身份:江蘇省首批“青年社科英才”。南京師范大學副教授沈杏培直言,能夠取得一些成績,與江蘇社科大環境及培養機制密不可分。
為社科工作投入經費,江蘇歷來毫不吝惜。省財政對納入優勢學科扶持的學科點,持續4年每年投入450萬元;省社科專項預算從1500萬元增加到3500萬元;省宣傳文化專項中用于理論建設部分從1000萬元增加到2000萬元,“四大平臺”重大項目直接從省宣傳文化專項中列支??茖W完備的工作機制,真金白銀的投入保障,形成了撬動思想理論建設的有力支點。
崇學尚用的社會風氣日漸形成。在全省,《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發行達113萬冊,《理論熱點面對面》等讀物成為干部群眾的“掌中寶”。
推動社會發展的精神力量也逐漸顯現:今年2月底,每三年評選一次的“全國文明城市”名單揭曉,江蘇3個城市新當選全國文明城市,共計8個文明城市,位居全國第一。
7月23日,江蘇交出2015年上半年經濟運行“成績單”:經濟運行穩中有進,上半年全省生產總值33926.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5%,比全國GDP增長高出1.5個百分點。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5443元,較2014年中期增長了8.7%。在世界經濟深度調整、國內經濟“三期疊加”的大背景下,這份答卷堪稱亮眼。
在社科理論的強力助推下,全省物質與精神比肩并進,為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蘇作出了生動詮釋。
眼下,主題為“堅守理論自信、共建精神家園”的實踐活動又將在全省展開。王燕文信心滿懷:“‘社科蘇軍’會提供更多的思想成果、實現更多的理論創新,積極擔負‘探路’重擔,不僅為‘新江蘇’奉獻一腔心血,更為中國夢提供不竭智慧!” (本報記者 王斯敏 曲一琳 鄭晉鳴) |